然后又向前逛,看到了占地寬廣的醫館。
楊一笑忽然萌生念頭,于是帶著皇帝找到了柳老先生,這位醫者出身道門,醫術方面或有奇方。
然而當柳老先生給皇帝把脈后,口中卻發出很明顯的一聲惋惜,溫聲道:“今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活的開心就開心一點,切忌不要大悲大喜,切忌不要熬夜操勞……”
一番話,說的楊一笑心涼半截。
皇帝卻十分釋然,笑呵呵的點頭聽從醫囑,順便拉著柳老先生的手,絮絮叨叨聊了足有半個時辰。
從醫館離開的時候,柳先生僅僅送到門口,但是當楊一笑和皇帝走出很遠時,柳老先生已經站在門口遙遙目送。
直到女徒弟好奇詢問,柳老先生才輕輕嘆息一聲,意味深長道:“帝王之氣已薄矣。”
真不愧是道門高人,竟然從面相看出來了。
明明楊一笑沒有介紹皇帝的身份,皇帝自己和柳先生聊天時也沒失,然而這位柳老先生卻能篤定,他剛才診治的是云朝帝王。
從醫館出來之后,爺孫兩個繼續閑逛,漸漸地,逛到了書院。
相比于剛才的醫館,這座書院占地更大,不但修建了一排一排學堂,而且還有幾百間的宿舍。
此時恰是日上三竿,書院里傳出朗朗讀書聲,皇帝不由受到吸引,站在書院門前向里面觀望。
天下人都知道,這位帝王一生喜愛文雅。
他自創字體,他書畫雙絕,如果略去他帝王的身份,他絕對是一位文壇大家。
讀書,是他最愛。
文人,好為人師。
這一刻的皇帝,站在書院之前感慨良多,他側耳傾聽著里面的讀書聲,臉上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溫柔。
足足良久,他才轉頭,看著楊一笑問道:“這些正在讀書的娃娃們,就是御史曾經參劾過你的那些孩子吧?”
楊一笑并不隱瞞,辭誠懇道:“是的,但不止,當初御史參奏我之時,總共只收了800個學童,基本上都是江淮流民的孩子,我出于心疼所以把他們招進學堂……”
“后來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應州那邊的流民涌來,又有更多的孩童需要照顧,所以我在山中之城建造了書院。”
皇帝點點頭,轉而又看向書院,他蒼老的臉龐上,有一種難以喻的渴望。
楊一笑心中一動,隱隱猜到老人的心思,于是輕聲建議道:“要不,您也進去講講課?這些孩子一生之中,恐怕難以擁有這種機遇,文壇大家啊,親自授課啊。”
一句文壇大家,讓皇帝老懷大慰。
喊他皇帝他不在乎,但是稱呼他文壇大家他歡喜。
他歡天喜地的點著頭,竟然有些急不可耐的樣子,連連道:“要講的,要講的,這些孩子的讀書聲,朕聽著感覺好舒服……”
忽然他又轉頭盯著楊一笑,語氣飽含著濃濃的期待,問道:“孫兒,你也跟著聽課好不好,爺爺我自創的字體,需要有個學生繼承。”
楊一笑毫不遲疑,鄭重道:“您在圣旨之中,封我天子門生,既是門生,自當聽課。”
皇帝開懷大笑。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