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在正式當車評人之后,也開過一些國外的i車型。
譬如i
oper、sart
foro、菲亞特500……這幾款。
國外的“i車型”,無論從設計還是性能,安全型方面,都是精品車的標準。
唯一的問題就是售價。
到國內基本是十五萬起步,價格高一點的則是要二三十萬,導致這類“i車型”,一直都是小眾之類的小眾。
沒辦法。
就現在國內的消費水平而,哪怕花十五萬買臺大車,很多人都覺得有壓力。
何況,是這種只能乘坐一兩個人出行的小眾車。
這種現象,到了國內廠商正式開始造微型車之后開始好轉了。
現在國產基本上把微型車的價格,打到六八萬的區間了。
只是。
平心而論,有設計感的幾乎沒有。
大多丑的一筆。
連抄都抄不明白。
原因也很簡單,售價低,研發經費也低,實用夠開,比老頭樂安全性高就得了。
沒人愿意在入門級小車上花功夫。
隨便搞一下,給那些下沉市場的那些消費者買買得了。
也是為了生活,逢場作戲。
等掙了錢…肯定猛猛研發大車,沖中高端!!
但問題就出在,中高端一時半會沖不上,小車能賣上量的,又壓根沒打磨。
說實話。
楊力有時候看了某些國產車的外觀設計,都挺想報警的。
原創設計一個賽一個抽象,搞抄襲的融合設計都喜歡畫蛇添足。
審美直接擊穿了。
真的不爭氣。
也不能怪消費者奮斗發家了,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原來的國產車賣掉,換臺高端進口車。
雙向背叛了屬于是。
…
再看眼前星辰這臺i,設計上比他見過那種六八萬級別的國產微型車,強太多!
最關鍵的,居然不是抄襲!
楊力滿是懷疑的眼神,反復地打量著,腦袋里不斷檢索。
在思考是不是有什么冷門車型被自己遺忘了,又正好給星辰這家車企抄去了。
因為從外表看,這不像一家初創車企的設計能力。
很遺憾,他找不出。
“我們的新車設計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打磨,不光是原創,而且還有完整的注冊專利。”
似乎是看出了對方眼神那種質疑,許易臉上帶一絲微笑。
接著又補了一句:“楊老師,不知道貴團隊最近是否有檔期?”
“這個——”楊力不禁遲疑起來。
近期他的商單幾乎排滿了,而且又是在活動車展期間,抽不來空閑。
但是。
許易的下一句話,立馬讓他把后半句話,給強行咽了下去。
“上次貴團隊制作的視頻,對我們的銷量和品牌推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現在新車上市,需要一些權威的車評人來打開網絡曝光……
這次我們希望找至少三名以上的頭部車評人合作,宣傳預算是上次的十倍。
最好是能在網站首頁曝光一個星期以上。
不知道楊老師你,有沒有空幫忙聯系?
……”
“許總我必須有空!!”
聽到“宣傳預算是上次十倍”的字眼。
楊力臉色一變,馬上反過來握住許易的手。
還說什么。
太性情了!!
…
這次許易采用的飽和式營銷打法,別的可以不管,營銷必須拉滿。
所以單單一個車評人曝光,肯定是不夠的。
連宣傳理念,和文案廣告詞他都想好了。
就按“年輕人的第一臺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