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
劉成永鄭重的站起來,滿臉的嚴肅,直接上來拉許易的手。
“許總,無需多了,以后到這兒就跟回到家一樣……貴方有什么要求,咱們盡管到公司最高議事廳詳談!!”
直接拉著就往里面走。
…
還說什么?
太嘰霸性情了!!
最近兩年,他們威能確實是卡在了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
身為了。
對于威能這樣的處于瓶頸期的私企來說,雙方的合作毫無疑問的郎有情妾有意。
最終。
花費了兩天時間,經歷詳談與多次溝通,簽訂了投資協議,許易以七千五百萬的價碼,拿下了威能15的股份,獲得董事會席位,也即是能參與威能公司內部一部分的核心決策權與投票權。
對于目前的行業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價格。
畢竟去年有北汽入股國軒高科的例子,僅收購10股份,就獲了一席董事會名額。
投資協議書中也寫明了業務協同相關的內容,譬如優先供應權、內部價格采購權。
這些都可以為星辰汽車以后的發展,提供最低成本的電池包生產訂單。
值得一提的是,許易還在投資協議里爭取了多條技術合作協議。
雖不涉及核心技術,卻能將一些基礎電池技術專利進行雙方共享,方便后面自己組建自研電芯的核心團隊,省下了大量前期開發的時間。
對于這一點,也是多次溝通才啃下來。
最后許易追加了八千萬價碼融資建廠,威能這邊董事團隊欣然接受。
拿目前的國內新能源行業建廠成本來說,新增1gwh的電池廠投資,大約是10億元左右。
當然如果將設備國產化提高,并且盡量以降低成本的分批擴產的方式,總成本還可以壓縮到8億左右。
這部分資金的注入,再加上威能本身的流動資金,接下來的空缺只需要再找銀行貸款,走供應鏈融資的路子,即可正式啟動這個十億的擴產項目了。
如果順利的話,甚至還能爭取到一部分的政府補貼。
類似政府補貼“新能源技改基金”這種,按照國內的扶持力度和相關規定,是可以達10-15,也就是1億-
15億的項目補貼。
這就不是許易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