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1月25日,美第8集團軍指揮官馬修糾集了美聯軍旗下的美第1軍,第9軍,第10軍,結合南韓第1軍團和第3軍團,總計18個師以及2個空降團,合計25萬余人,準備開始從西面向駐扎在“37線”一帶的志愿軍進行瘋狂反攻。
而原本已經被打殘的美第9軍在得到后方大量的兵員和裝備補給后,又恢復了重建。
美聯合軍此番的大規模的行動,引起了志司的高度重視。
但是礙于志愿軍目前的狀態,以及東西兩地的一個具體概況。
志司經過研究決定,暫時避其鋒芒,進入守勢。
命令第13兵團旗下的第38軍和第50軍還有北韓人民第1軍團,一共構筑了二道防線,第一道是在水原,利川,驪州一帶,第二道則金浦,仁川港,以及永登浦一帶。
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阻止美聯合軍北上,試圖奪回漢城的作戰企圖。
至于東線區域,第13兵團旗下的第39軍,第66軍,第40軍,在北韓人民軍三個軍團的配合下,于東面的橫城一帶進行部署。
來勢洶洶的美第1軍和第9軍率先就從西路攻擊了水原,利川,金良場里等地。
由于這些區域大多數易攻難守,而且美聯合軍還有大量的坦克和飛機以及各類火炮進行協同作戰,這讓志愿軍西線防御部隊頗為難受。
不過為了完成志司交代的防守任務,他們只能且戰且退,有序的開展階梯式的防御
同一時間,位于東線戰場原州一帶,美聯軍出動了9個師朝著橫城方向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而此時東線志愿軍臨時作戰會議室,各個軍的軍長和師長都齊聚一堂,在這里參加作戰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