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葵:“怎么會呢?你想多了。”
秦九結:“真的嗎?”
周雪葵:“當然是真的!”
“可是……”秦九結吞了吞口水,還是忍不住把心里話都說了出來,“你剛剛眼球向右轉了……”
周雪葵低頭沉默。
秦九結幾乎要掉下淚來:“從微表情學上來看,這說明你在撒謊。”
……
周雪葵領著滿面愁容的秦九結繼續了解藥劑科。
從西邊的樓梯下到一樓,往大門方向走出十幾步,左側就是住院藥房了。
一走進住院藥房的門,就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小小的空間中充滿了各種“十一、十二……”、“一百三、一百四……”、“五五二十五、六七四十二……”的數數、計算聲。
窄小的過道上擠滿了穿著白衣服、藍衣服的護士。
她們人手一輛治療車或者幾個塑料筐筐。治療車和塑料框框上都堆滿了各種藥品。那些護士或趴在治療車上,或靠在寫字臺上,或蹲在座椅前面……全部都在埋頭清點藥品。
秦九結舉目四望,只能看見一片帶著護士帽的后腦勺。
“醫院每天早上、下午各有一次集中發藥。住院藥房的藥師們按照醫生的醫囑單配好藥,放到每個科室的治療車上,然后將藥品交給各個科室的護士清點。護士清點無誤后,就會把藥推回到各自的科室中,再分發給住院患者。”
周雪葵帶著秦九結七拐八拐通過擁擠的走廊,走進了住院藥房的工作區域。
“我們醫院一共有一千八百張
床位,27個科室。住院藥房白天一般有5個藥師在。”
秦九結快速地計算了一下:“那豈不是每個藥師至少要負責5個科室,360個病人的醫囑藥品。”
周雪葵覺得秦九結天真地有些可愛:“住院病人的用藥都很復雜的,每個病人名下的醫囑絕對不會只有一條。所以實際的工作量,大概是你估算出來的5倍吧。”
5倍?!
秦九結看著自己張開的五指,只覺得腦袋都有些暈眩了。
周雪葵拍了拍手,站在過道中間朗聲喊道:“各位住院藥房的老師們,這是臨床藥學招的新人秦九結,之后會在這邊實習。我先帶她過來認識一下大家。”
“小秦好呀!”
一個五十多歲的男藥師從后面的藥架中突然竄出來,一邊推著治療車快速前進,一邊熱情地打著招呼。
周雪葵趕緊拉著秦九結向旁邊讓開:“李老師你好呀,你忙你的,我帶秦九結去門診藥房了。”
兩個人還沒站穩,又有一位藥師從另一側的藥架中竄了出來,一邊推著治療車快速前進一邊向兩人打招呼。
如果說正在配藥的住院藥師們是大海中的一艘艘小船,那此時的周雪葵、秦九結二人就像極了礙事的礁石。
周雪葵小聲地跟秦九結解釋道:“現在正好是下午發藥、住院藥房最忙的時候。我先帶你去門診藥房,以后你有機會再過來看。”
秦九結完全沒有異議,趕緊點頭。
周雪葵走路的速度極快,秦九結一路小跑才勉強跟上。
“雖然招你進來是做臨床藥師的,但按照慣例你需要在藥劑科各個部門進行一年的輪轉,了解藥劑科各部門的工作情況。其中住院藥房和門診藥房是你最重要的兩個輪轉部門。”
“急診大樓里面還有一個急診藥房,歸屬于門診藥房小組管理,藥品和藥師都從門診藥房那邊出,所以就不帶你專門過去看了。”
出急診大樓往東走,大概一百米左右就是氣派的門診大樓。在一樓大廳的最東側,就是門診藥房的發藥窗口。
曾經,秦九結以為住院藥房已經很吵鬧了。但現在和門診藥房的情況一比,她突然覺得住院藥房還是挺清凈的。
寬敞的大廳中擠滿了或坐或站的病人和家屬。越是接近發藥窗口,人群越是密集。醫院大廳的廣播聲、門診藥房自己的廣播聲、藥師說話的麥克風聲、病人和家屬的說話聲……種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像利劍一般直刺耳膜!
一瞬間,秦九結還以為自己身在春運時的火車站。
周雪葵領著秦九結艱難地穿過等待領藥的人群,從側面的一個小門進入了門診藥房。
周雪葵繼續介紹道:“我們醫院的門診藥房大概有九百種藥品,一天的處方量在一千六百張左右。一般會開三個窗口,采用前后柜臺式調劑模式。后排的藥師負責配藥,前排的藥師負責調劑和發藥。”
“只開三個窗口?那豈不是每個窗口每天要發五百張處方?”秦九結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忙得過來嗎?”
“忙不過來也只能頂住啊。”周雪葵回想起自己實習時的艱苦歲月,露出了苦笑,“每天下班的時候,覺得胳膊都不是自己的了。”
“那為什么不多開一個窗口呢?”秦九結忍不住問道。
只要多開一個窗口,每個人的工作量不就可以降低不少了嗎?
話音剛落,秦九結就發現周雪葵正用一種似笑非笑、堪稱“慈愛”的眼神看著自己。
剎那間,她明白自己剛剛問一句特別沒用的蠢話。
為什么不多開一個窗口。
那當然是因為沒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