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帳之內,篝火噼啪作響。
朱棣緩緩放下手中的酒碗。
“說。”
江澈微微躬身,目光掃過帳內一眾將領。
朱能的眉頭擰成了疙瘩,一臉不耐煩,顯然覺得江澈掃了大家的興。
張玉和丘福等老將則面色凝重。
他們知道,江澈絕不是無的放矢之人。
“王爺,諸位將軍。”
“李景隆敗了,正率殘部向德州潰逃。”
“這不是廢話嗎!”
朱能忍不住插嘴,他覺得江澈在故弄玄虛。
“五十萬大軍都被我們打殘了,他不跑,難道等死?”
江澈沒有理會朱能的搶白,只是繼續看著朱棣。
“屬下以為,我們不能讓李景隆這么輕易地跑掉。”
這話一出,眾將的臉色都有些古怪。
朱能更是嗤笑一聲,覺得江澈小題大做。
江澈沒有搭理這家伙,接著開口:“我們不但不能追殺他,反而要暗中護送他,確保他能帶著足夠多的兵馬,安然退回德州。”
“什么?!”
朱能第一個跳了起來,銅鈴大的眼睛瞪著江澈,仿佛要噴出火來。
“江澈!你喝多了還是瘋了?幫他?幫我們的死對頭?你知不知道你在說什么!”
帳內頓時一片嘩然。
“江司主,此話何意?”
“是啊,放虎歸山,后患無窮啊!”
“李景隆雖敗,可手下還有數萬殘兵,若讓他喘過氣來,終究是個禍害!”
質疑聲此起彼伏,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江澈的提議荒謬絕倫。
唯有朱棣,一不發。
他在等一個解釋。
一個能說服他,說服所有人的解釋。
江澈迎著所有質疑的目光,神色不變。
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先將所有人的思維慣性徹底打碎,才能把他的計劃,完整地植入進去。
“王爺,”
江澈的聲音再度響起,清晰地壓過所有雜音。
“殺了李景隆,對我們而,是小勝,但留下李景隆,對我們而,是大勝。”
“敢問王爺,倘若李景隆兵敗身死,朝廷會派誰來接替他?”
朱棣的瞳孔猛然收縮。
帳內眾將也瞬間安靜下來,陷入了思索。
李景隆死了,誰會來?
一個名字,幾乎同時浮現在所有人的心底——盛庸。
盛庸,一個真正懂兵事、用兵穩健、且對建文帝忠心耿耿的將領。
與志大才疏、屢戰屢敗的李景隆相比。
盛庸無疑是燕軍最不愿意見到的對手。
看著眾人變幻的臉色,江澈知道,魚餌已經拋下。
“一個被打垮的李景隆,和一個精明強干的盛庸,我們更希望面對誰?”
江澈的聲音帶著一種奇特的魔力,引導著所有人的思緒。
“李景隆,在朝廷眼中,是曹國公,是建文帝親信,是五十萬大軍的統帥。”
“他敗了,但只要他沒死,只要他手里還攥著幾萬殘兵,朝廷為了臉面,為了穩定軍心,就不會輕易動他。”
“他會繼續消耗南軍的國帑,會繼續打擊南軍的士氣,會用他一次次的愚蠢指揮,為我們送來兵員、糧草、輜重!”
“諸位將軍,難道你們不喜歡這樣一位慷慨的運輸大隊長嗎?”
這個詞一出,朱能的眼睛瞬間亮了。
他雖然沖動,但絕不愚蠢。他立刻明白了江澈話里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