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血火抗戰第十一章朝天闕第八節日薄(六)
深秋的東北已經有些寒冷,以往這個時候,百姓們都忙著儲備過冬的糧食和蔬菜,一筐筐的大白菜蘿卜運回家,可今年不同,整個東北如同大工地,鐵路公路橋梁,全部在整修,工廠里,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在檢修設備。(,觀看本書最新更新)
在農村,政府工作隊在各個村子推行減租減息,對居民進行重新登記,重新制作身份證,被日本人強占的田地被重新分配給沒有土地的窮人,日本人的房屋也被重新分配。
沒有來得及跑掉的日本人被集中起來,扣押在沈陽附近的營地中,抓獲的戰俘被送到工地,參加勞動。
東北物資的豐富讓莊繼華非常振奮,工業基礎農業基礎比當初的四川好太多了,僅僅沒收的日本人的鐵礦煤礦便有上百家,工礦企業上千家,另外還有已經確認為漢奸的家產,比如溥儀皇族,張景惠等人,他們的家產也悉數沒收。
張靜江和虞洽卿組織了一批上海商人,莊繼華毫不猶豫將一批優質資產賣給了他們,唯一的要求是盡快復工,讓工人盡快拿到工資。
九月初,東北大學回遷沈陽,莊繼華熊式輝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從本來就很緊張的經費中撥出六百萬法幣,交給東北大學,作為東北大學重建經費。
戰區司令部早就遷出了張學良的大帥府,遷到北大營。北大營原是東北軍軍事基地,東北淪陷后,日軍進駐北大營,并對北大營進行了擴建,整個營地可以容納上萬人。
不過,這里只是駐軍營地,很少有高級指揮部進駐,無論東北軍還是一度進駐沈陽的關東軍司令部,都將司令部設在城內,九一八事變當晚,駐守北大營的東北軍精銳第七旅的主官王以哲甚至不在營區內。
光復東北后,莊繼華對戰區司令部中層軍官進行了調整,最重要的變化是政治部。政治部是莊繼華儲備干部的部門,李之龍出任遼寧省主席后,他從政治部抽調了大批干部分赴遼寧各縣,推行社會改革。
莊繼華幾乎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忘了,指揮作戰的任務下放給杜聿明,正如中島康健預料的那樣,他沒有進攻朝鮮的打算,給杜聿明的命令是守住朝鮮境內五到十公里范圍,保證大小豐滿水電站的安全就算完成任務。
杜聿明心有不甘,好容易有了獨當一面的機會,可沒想到卻是這樣的任務,堅決要求進一步向朝鮮內陸進攻,為此莊繼華派徐祖貽飛到朝鮮安撫,不過最終還是向杜聿明作出讓步,將攻擊范圍擴大到十到十五公里。小說網
對于北滿。莊繼華將整個區域劃分為兩個部分,宋希濂統帥中央軍居中,楊森獲得了莊繼華的信任,統帥川軍居西,處于陳g統帥的八路軍之后,同時兼顧中蒙邊境安全,在東線則是楊c武統帥的八路軍部隊。
在遼寧地區,這個地區現在很微妙,莊繼華將四十九集團軍和五十三集團軍留在沈陽及其附近,郭勛祺兼任遼西警備司令,魯瑞山兼任沈陽警備司令。
光復東北后,莊繼華的辦事風格變得比較強硬,上述一系列任命都上報軍事委員會,可當軍事委員會打算作出調整的話,莊繼華就堅決反對,反復電報,而且也絕不改變人選,最后蔣介石不得不同意。
蔣介石本打算從東北戰區抽調四個集團軍南下,可由于蘇軍的威脅和朝鮮的日軍,他無法從東北戰區抽調部隊南下
,他曾經試圖與莊繼華商議,打算抽調四十九集團軍和五十一集團軍南下,莊繼華卻推薦第五集團軍和第一機械化集團軍,這又是蔣介石不愿的,蔣介石只好就此作罷。
蔣介石將莊繼華態度的變化歸結為上次鄧演達遇襲帶來的憤怒,不過他依舊關注著東北地區,特別是鄧演達和莊繼華在東北的活動。
戴笠也很郁悶,在中統和軍統之爭中,莊繼華一向支持軍統,而且毫不忌諱,中統在五戰區、江北戰區、華北戰區,活動非常艱難,每逢兩統相爭,莊繼華毫無意外的支持軍統。
可這次襲擊鄧演達,激怒了莊繼華,對軍統的活動也開始限制起來,文強一個月內數次被叫到莊繼華辦公室訓斥,文強心里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忍氣吞聲,請調報告一封接一封飛向重慶。
可戴笠就是不讓他動,相反一直安慰他,讓他繼續在東北堅持。戴笠在最初還以為莊繼華的憤怒是因為鄧演達是他的老師,倆人感情較好,可事后細想,才驚出一身冷汗。
為什么會選擇在東北襲擊鄧演達?而不是華北?除了除掉一個巨大威脅外,屎盆子還可以扣在莊繼華身上,蔣介石可以就此免去他的戰區司令,達到削藩的目的。
一石二鳥,不,很可能還有第三只鳥,這第三只鳥很可能就是他戴笠。
若刺殺成功,莊繼華勢必進行調查,若是查不出來到也罷了,可若查出蛛絲馬跡,即便蔣介石將他保下來,軍統局局長的位置也保不住。
想清楚后,戴笠感到陣陣后怕,他很想到東北來一趟,取得莊繼華的諒解,可重慶的局勢又讓他抽無暇分身。社會上忽然興起一股反對軍統之風,幾個參政員連續發起提案,要求取消軍統,中止特務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