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的春天魔術般的將大地變得色彩繽紛,田野里勤勞忙碌,三個多月短暫的和平似乎讓人們忘記了大地上正在發生一場激烈的戰爭。徐州城內的人群漸漸多了起來,早先逃走的居民又有些回來了,原來有些惶恐的神色被一遍安寧代替。
但軍人卻知道這只是假象,日軍越長時間沒動,那么一旦動起來,就會是一場大戰,其中必定慘烈異常。這些從戰火硝煙中走出來軍人更加敏感,他們從部隊調動中就感到大戰即將開始。
“情報不夠詳細,但大致情況清楚,”莊繼華對李宗仁說:“第三師團,九師團,六師團一零六師團,大致分兩路一路走蘇北,兵力大約一個師團,主攻方向為淮南,兵力為三個師團。
”
大澤傳來的情報并非直接情報,就是說并非日軍的作戰部署,而是日軍的后勤,兵力集結地,情報探查方向。一零六師團集結在鎮江,第三師團集結在蕪湖,第九和第六師團集結在南京浦口地區。南京集結的日軍很有迷惑性,這兩個師團既可以向左走,也可以向右走,但日軍集結的后勤以及情報探查方向卻暴露了他們的企圖。
李宗仁點點頭表示同意莊繼華的見解,但他的神情卻有些憂慮,南線兵力部署是按照日軍來兩到三個師團布置的,現在日軍兵力比預測的增加了一個師團,南線兵力就顯得比較薄弱。
“文革,看來南線要增兵,二十二集團軍全軍調往南線。”李宗仁提出了他的辦法,莊繼華想想后點點頭,南線若擋不住日軍,北線的一切部署都是空話。
可二十二集團軍調走后,臨方向就暴露出一個空當:“等五十九軍到后,增強到臨方向。”
除非放棄北翼反擊,將四十九集團軍增強過去,否則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無論莊繼華還是李宗仁都不愿放棄北翼反擊,北線日軍地情況還不清楚,不過南線日軍兵力比預想的要多,那么北線日軍也完全可能比預想的要多。
“最好讓龐炳勛,抽調有力一部,最少兩個團,駐防臨。”徐祖貽補充道。
在場地幾個高級將領神色都充滿憂慮。北線日軍地情報還不明顯。滯留江南地日軍第五師團沒有出現在南線日軍攻擊名單上。這支部隊會出現在那呢?
漫長地海岸線。到處都是日軍登陸點;李宗仁看著地圖。默默地算計。感到兵力還是不足。南線地兵力配置左重右輕。右翼地三個軍。只有于學忠地五十一軍戰斗力稍強。
“命令五十一軍移防海州。十一集團軍移防淮安。”
李宗仁從左翼調走一個集團軍。不過左翼地防御卻沒有削弱。二十二集團軍地戰斗力要超過十一集團軍。而且。二十二集團軍是整整三個軍。十一集團軍只有一個三十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