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年黃埔軍校內有兩大學生組織,孫學會和青軍會,說起來這兩個會都與莊繼華有關,都是他幫助建立的。可他卻那個會都不參加。卻與兩個會的領導者相交甚好,到后來兩會爭斗激烈。他就成了最好的調解者,說來也是當初若非他出面調解,兩會也因為他的調解減少了很多爭斗。”曾擴情說:“文革能說會寫,當年在軍校,高語罕自持能善辯,開口侮辱校長,全場上千人,只有文革站出來,辭犀利,逐句批駁,逼得高語罕不得不當場向校長認錯,會場上那么多共c黨人,卻無一人敢站出來與文革辯論,那場面何其壯烈。”
莊繼華要聽到這話恐怕是哭笑不得了,當初出面與高語罕辯論也是逼上梁山了。
“其實,我最佩服地還是他帶兵的本事,”俞濟時現在是八十八師師長,帶兵難,帶出一支精兵更難的道理他可算明白了:“從教導團的七連到后來的一師,不管什么兵,到了他的手里,不出三個月就成了一支特別能打的精兵,八十八師我訓練了多久,可他呢,七連練了一個半月,樟木頭一個連打兩個團,打贏了;第一師軍紀渙散,戰斗力嚴重下降,校長派他去了,兩個月下來,牛行一戰,三千對兩萬,結果呢,堅守十二天,打到只剩下七八百人,其中還有一半傷員,部隊卻沒有垮,而一般的部隊,攻擊戰損失超過三成就夸了,防守也不能超過五成,能承受超過五成傷亡的就是鐵軍了,超過六成地就是鋼軍了。你說他這兵是怎么帶的。”
“牛行大戰就是他打的呀,對,是莊文革,我想起來了,當初報上有報道。”宋美齡這下想起來,當年對牛行大戰的宣傳可是鋪天蓋地,報上以尸橫遍野,血流成河,為民國以來最慘烈的戰斗來形容此戰,指揮官莊繼華更被譽為黃埔驕雄,北伐名將,一師也獲得北伐虎賁的榮譽稱號,而且這個稱號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當年宋部長反對全面接管廣西,文革卻堅決主張全面接管,最后中央決定接受文革地建議,派宋部長、陳公博和文革去與李宗仁白崇禧談判,”曾擴情又說道:“宋部長回來后對他也是贊賞有加。”
這出乎宋美齡的意料,她可是知道她這位哥哥可是個心高氣傲地人,很少稱贊人的。賀衷寒三人你一我一語,把莊繼華完完全全地“出賣”了。
“哼,”一聲冷哼表示蔣介石回來了,賀衷寒、曾擴情和俞濟時立刻站起來,宋美齡卻沒動,蔣介石回到他的座位上,把手里的一卷東西扔在石桌上:“你們剛才說不知道該怎么辦,找不到辦法,現在我給你們送辦法來了,拿去,好好看看。”
賀衷寒拿起桌上文件,翻看兩頁,很是詫異:“校長,這是…..。”
“對,就是文革提出的那個對策,你們沒辦法。可文革在七年以前就找到了,當年我們沒辦法實施,現在我們有條件了,只要把這幾條完全實施,不管是共c黨還是日本人,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