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讓他們放棄軍權也不是不可能。
他們除了上面兩個顧慮外還有一個恐懼,那就是廣東大本營拒絕接受他的效忠,在他們來廣東之前,曾經與云南唐繼堯、湖南趙恒惕聯系過,均被拒絕,他們從貴州到廣東沿途因傷病饑餓損失近六千人,如果廣東再拒絕他們,他們恐怕真只有解散回家了。如果能作通高級將領的思想,同時給他們安排恰當的位置,學生認為他們是有可能的接受改編的。”
莊繼華想想后,有添加一節關于熊克武的評價。
“四、熊克武在部隊中的地位。
由于在四川地失敗,熊克武在部隊的權威受到一定的質疑。對部隊的控制有所削弱,雖然如此,可這支部隊是熊克武的老部隊,對其忠誠的軍官還很多,在沒有找到新的信仰之前,他們對熊克武的忠誠不會動搖,如果我們能給他們提供新地信仰,那么這支部隊地轉變是可能地。”
最后莊繼華給出的提出的改造計劃是:
“川軍改編應首先從政治上入手。繼而以軍事威脅為輔。雙管齊下。具體步驟如下:
一、首先檢討川軍失敗的原因。必須指出這種失敗首先是政治上的失敗,其次才是軍事上的失敗;而沒有堅持總理的三民主義,川軍領導人提倡地聯省自治道路是其失敗的政治原因,熊克武應承擔主要責任。
二、政治原因檢討之后,川軍高級將領必須分步驟全部調離,分配其
他職務,中低級將領必須分批進黃埔洗腦(即重新學習)。而后對部隊進行思想整訓。仿造黨軍在部隊建立黨代表制度。
三、從黃埔軍校中挑選部分畢業生擔任部隊中下級指揮官,考慮士兵的接受性,可以選派四川籍同學擔任。”
“這個計劃的關鍵在于取得川軍中的將領的配合,學生認為可以爭取三個人的配合:喻培棣、張沖、熊克武。
喻培棣是熊克武九人團中的成員,也是川軍中地第三號人物,在川軍上下地威望很高,其兄喻培倫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喻培棣對川軍失敗的反思較多,傾向廣東國民政府。他有爭取過來的可能。
張沖也是九人團成員之一。其麾下地第二混成旅曾是熊克武部最有戰斗力的部隊,但在四川失敗時,其部下十多個連逃離。部隊損失很大,其人失敗主義情緒很重;弱點是貪財,因此可以收買。
最后是熊克武,熊克武是老同盟會員,國民黨老黨員,也是這支部隊的創始人,在部隊中有很高的威望。應該說在辛亥、護國戰爭中他是忠實于總理的,但隨著他在四川的地位的提高,他逐步與總理分道揚鑣,現在他雖然重新回到總理的旗幟下,但四川的失敗對他的打擊很大,他有重振之心,卻無重振之法,正是因為無法他才率領部隊到廣東,兩萬川軍是他的力量也是他的負擔,故我們可以利用政治大環境逼其就范。”
莊繼華寫完之后,把被風吹得到處都是的紙撿起來,又仔細推敲一遍,從幾方面論證這份計劃的可行性,作了些調整后,報告就算完成了。
這時聽見有人敲門,進來的是趙漢杰,莊繼華正要問他什么事,卻看見他手上端著一個飯盒,莊繼華這才感到肚子有些餓了,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晚飯時間了。
趙漢杰把飯盒放下后,遲遲疑疑的不想走,莊繼華有些納悶的問他有什么事,趙漢杰這才吞吞吐吐的說,他想回部隊,回七連。
莊繼華有些不明白的問他為什么?趙漢杰說他不識字,留在這里不知道該做什么,看到伍子牛他們忙,自己卻很清閑,心里不好受。對于這份工作伍子牛和趙漢杰各有不同感受,伍子牛多少還識字,趙漢杰基本是文盲;因此趙漢杰的情緒一直不高,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干好這份差事,回七連的想法在頭就有了。
莊繼華聽到這里有些好笑:“你腦子是不是有病,光拿薪水不干活,這種美事那里去找。”
可是趙漢杰卻說:“我知道長官為我好,可…可我心里不踏實。”
伍子牛和趙漢杰是莊繼華最喜歡帶在身邊的兩個人,前者軍事技術過硬,是個很好的保鏢,后者老實忠厚,讓人放心。現在這個讓人放心的人想走,莊繼華那里會放。
莊繼華想想感到這個事情不好辦,可又不愿放棄這個人,便說:“你先別急,等我忙完這兩天,我們再討論你的事情,好不好?”
長官都這樣說了,趙漢杰還能說什么呢,只好點頭答應。他離開后,莊繼華幾口刨完晚飯,然后提筆開始寫第二份分析報告:《當前局勢的研判以及我們應該采取的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