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繼華大致明白自己要做的活了,簡單的說就是戰略分析,可能還有情報分析,這些都是高度敏感高度機密的事,絕對不能外傳的。
等俞濟時走后,莊繼華把桌上的兩大堆文件,收進旁邊地柜子里。他沒有急于開始工作,反是躺在床上。
天色漸漸陰暗下來,房間里沒有開燈,莊繼華也沒脫衣服,就這樣躺在床上,在黑暗中睜大眼睛思考這幾天發生的事情。
蔣介石從廣州回來后親共腔調突然明顯提高,與往常的持平論有明顯差距,他究竟要做什么。
為什么突然解除自己的兵權?真地是提拔自己還是有其它目的?
打架事件就這么結束了,還會留下什么后遺癥不?
這些天的事情一幕幕在腦海中回放,他首先想的是自己說的那些話會不會是蔣介石解除自己兵權的原因。自己的話很中性,可以說是目前的宣傳的主流思想,軍校里持這種觀點的教官同學占絕大多數。蔣介石自己也是這樣說
莊繼華否定了蔣介石是因為自己在禁閉室里的話和以后協助建立協調會的行動導致蔣介石突然解除自己兵權,那么就是后一種可能,蔣介石是真要提拔自己了,不過這個結果還需要一段時間檢驗。
他暫時放下蔣介石突然親共的原因的分析,這更需要與蔣介石接觸以及分析那些文件才能得出結論。
―
跑進他腦子里地是昨天蔣介石召見后回到營里。胡宗南和宋希廉、鄭洞國的爭論。胡宗南認為校長對賀衷寒的處理過重,對李之龍的處理過輕;宋希廉與鄭洞國的看法恰好與他相反,認為對賀衷寒的處理是恰當的,不該把李之龍調回學校。
雙方爭論逐漸由賀衷寒李之龍延伸到國共關系,莊繼華在門外聽了一段時間,他發現宋希廉和鄭洞國的觀點居然比較親共。雖然他立刻出面制止了雙方地繼續爭論,不過卻也讓他明白了這時的黨國干將們并不反對,但對于國共合作中蘊含的風險卻缺少認識。在國共之間產生矛盾時,都以簡單的徹底打倒對方為目的。
在軍校里國共之間裂痕在擴大,自己不能再保持沉默了。想到這里,莊繼華翻身起來,擰亮臺燈,抽出筆,寫出他的第二篇文章――如何維護國共合作。
“….,總理去世了,但他倡導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卻保證了國民革命的成功。
東征的勝利首先是政治勝利,其次才是軍事勝利。政治上猶豫我們堅決執行了總理地三大政策。所以我們才能團結社會各階層國民,東征軍所到之處百姓贏糧景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