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侖表示反對,現在敵人是驚弓之鳥,如果我們休整敵人也就任喘口氣,我們休整完畢,敵人的整頓也完成了,那時我們再要進攻困難將是目前的數倍。
加侖這話沒有說服許濟卻讓蔣介石下了決心,他決定東進,他的決定影響了許崇智,許崇智決定調粵軍陳銘樞旅加入南線作戰,同時向大本營要求增調吳鐵城的警衛軍也加入南線作戰,依然由蔣介石擔任南線總指揮。
具體部署是全軍兵分兩路,左翼由蔣介石率領校軍出梅龍圩進攻海豐;右翼由許崇智親自率領沿西枝江左岸取道三多祝進攻海豐。
南線的潰敗讓陳炯明又驚又怒,他完全沒想到南線敗得如此之快如此徹底,僅僅多了兩個團的黃埔校軍,許崇智粵軍的變化就如此之大,他想不明白,故而他把原因歸結為部下不聽指揮,如果洪兆麟能夠早兩天出動,淡水就不會被人乘虛襲取。林虎在北線按兵不動,沒有按照命令出擊譚延愷的側翼。陳炯明感到自己這次出山對部下的控制力下降很多,兩年來這些人在東江掙扎求存,彼此間積累的矛盾在這一戰中爆發。不過他感到還有機會,葉遠秋正在香港與楊希閔商議,鄧本殷的態度也松緩下來,只要能打一場勝仗,這些在中間搖擺的勢力就會投向自己,就能把整個局勢翻過來。陳炯明定下心神,給林虎發去一個長長的電報:已與滇軍達成密約,彼不會向我進攻,留少量兵力監視之即可,主力自河源南下,經紫金、河婆、錦湖攻擊南線粵軍的側翼,將其一舉殲滅,最后陳炯明以悲傷的口氣告訴林虎此戰關系全軍存亡,唯有你能力挽狂瀾,你若失敗,則本軍將不復存在。
莊繼華是在海豐追上部隊的,部隊的進展太快,支前隊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也沒能在平山趕上部隊。洪兆麟在三祝多得到自北線調來的馬雄韜旅的支援,但當夜就遭到張明達師和許濟旅的襲擊,全軍再次崩潰,馬雄韜部大部分投降,洪兆麟率殘部兩千余人放棄海豐、陸豐,一路向潮汕狂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