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孤兒院后,她心里殘留的對親女兒的怨懟也不由自主的消散了,只剩下無比的慶幸。
――還好媽媽把你換了,要不然在這種破地方過著苦日子的,就要變成我的寶貝女兒了。
與此同時,一股隱約的傲慢也在她無知的胸腔里生長起來。
在她的想象中,當年那個襁褓里的孩子,現在肯定已經成了她親女兒的反義詞。
她應該瘦小,丑陋,唯唯諾諾,眼睛里都是膽怯,而看向她的時候,則應該滿懷對媽媽這一角色的渴望與孺慕,到時候,她就可以端著媽媽的架子,跟她細細訴說自己的苦楚還有不得已,然后再表達一下如今的難處
……
十八歲的孩子,說不定已經能打工賺錢了?
到時候讓她收留自己幾天,再找她拿點小錢去買藥應該也不難?或者錢不夠的話,買酒也行……
要是這一次成了,過段時間她還可以再來,當然也不能太過頻繁,否則再怎么缺愛的孩子,也肯定會不滿的……
哎,現在的年輕人……
心里的想法多成了毛線團,隱隱約約已經開始暢想該買什么酒的時候,她已經不知不覺隨人走過了教學樓一樣的建筑,又拐過了一面畫滿花朵的墻壁。
順著那些猶如活過來般的枝枝蔓蔓,她一腳跨過了墻角。
先鉆入耳朵的,是“吱嘎,吱嘎”的聲音。
然后一把正悠然晃動的藤椅,隨遠處漸沉的霞光一起映入眼簾。
幾個小孩,有男有女地圍繞在藤椅邊。
兩個笑嘻嘻地打扇,一個坐在小板凳上嗑瓜子,一個坐在小板凳上剝葡萄,連籽兒都剔出來之后,再一顆一顆地放進瓷碗里,堆成晶瑩剔透的紫水晶――每放好兩顆,就會有一只手伸過來取走一顆。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