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是上海的黨委機關報。
這份報紙上面報道的新聞,很有份量,報道的內容也都是有選擇性的,既然報道了,還是正面的,就代表認可。
陳小婷很高興,分田到戶的事,響徹全國了!
“能上解放日報,說明全國的報紙,大概率都有報道,分田到戶的事真的在全國都傳開了,也會成為政策,執行下去。”高唱秋道。
她眼睛里也泛起了光,“陳浩幾乎以一已之力,改變了政策,真是厲害。”
在宿舍里,她跟陳小婷的關系最好,最為親密,陳小婷跟她聊的最多的也是陳浩,她沒見過陳浩,但對陳浩做的一些事,對陳浩的性格,從陳小婷的口中,有了一定的了解。
越是了解,才愈發知道這事的難度。
“別的報紙,也報道了分田到戶?”陳小婷問道。
“肯定的,連上海的報紙都報道了分田到戶,評價還挺高,說明這已經成了一種風向,政策開始執行前,都會吹風,風都已經吹到上海來了,別的地方自然也會有。”高唱秋點頭。
她看著陳小婷,“這個暑假我跟你一起去村里,可以嗎?”
先前,陳小婷跟陳浩打電話,高唱秋也在一旁,陳浩邀請高唱秋去村里,高唱秋說要考慮,但這會兒,她考慮好了,決定去了。
“太好了,那我們放了假就一起回去,我得把這個好消息打電話告訴浩哥,他肯定會很高興,他也想邀請你去村里。”陳小婷道。
“我還沒去過那么遠的地方,得先跟爸媽說一聲。”高唱秋道。
從上海到江城有800公里,綠皮車時速在60公里左右,加上沿途停靠,上坡時速下降,從江城到上海一趟得要15個小時左右。
不算短了。
高唱秋是頭次準備出這么遠的門。
“你爸媽會不會不同意?”陳小婷道,“你是上海人,又是姑娘,去這么遠的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你爸媽肯定會很擔心。”
“你爸媽如果不放心,我可以過去幫你證明,我不是壞人,浩哥也不是壞人。”
“我自然知道你不是壞人,這個哪還需要證明?”高唱秋笑著說道,“不過你的浩哥是不是壞人,那可就不一定了。”
“聽你的意思,幾年前他還挺不著調的,也是最近幾年情況才變了,人才好了不少。”
這年月,有時候出一趟遠門就是生離死別,或者是杳無音訊,直接斷了消息。
不過這方面高唱秋其實不是很擔心,畢竟家里有電話,而且紅旗生產隊那邊也有電話,再加上如今去紅旗生產隊的人肯定很多,紅旗生產隊又不是什么山旮旯里,不至于說去了后會杳無音訊。
她有自已的思考能力。
如果紅旗生產隊分田到戶的事沒有這么大,這個寒假她不打算過去看一看,但有這么大的聲勢,她改變了主意,打算過去瞧一瞧。
機會總是在變革中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