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個法子,可自古以來,和親向來是代表著投降,實在實在屈辱。不但讓南楚瞧不起不說,還會讓西北兩國看笑話。”
哪個國家不走到最后那步,會主動提出和親?
皇帝蹙眉,似也覺得不妥,卻想不起最初是誰提出了和親一策。
最近腦子越來越不好使了。
皇帝揉了揉眉心,看向蕭延:“太子,你有何看法?”
“父皇,東離開國十幾年,兵強馬壯,和親實屬下下策。”蕭延一頓,“況且旁支沒有郡主,只有宮中兩位公主”
皇帝當年奪位大肆殺戮,培養蕭延之時最注重仁德,故而他是幾個皇子中最看重手足情誼的一個。
他這話重點顯然在后半句,然在眾人心里,公主不能繼承大統,數量倒是無所謂,重要的是和親之辱。
皇帝不語,模樣雖不說反對,卻也沒認可,又望向跟前的蕭南。
“老四,你說呢?”
“父皇,區區南楚,何以為懼?不妨按蘇將軍所去辦,不出幾個月,定讓南楚臣服。”
南陽侯死了,蕭南心煩不已,無心深思。
顯然,這也不是皇帝想要的。
蘇臨海這么多年來無一敗仗,光是拿出他的名諱,也要讓南楚震上一震。
可他戰功赫赫,皇帝忌諱他功高蓋主。
他尋了一圈,瞧向一直不語的蕭晏辭。
“晏王呢?”
蕭晏辭上前幾步,面上無半分愁苦與急迫,反而不合時宜地掛著淡笑。
他目光淡淡在蕭延與蕭南身上掃過,不緊不慢開口:
“陛下,臣認為和親之策并不可恥。”
頓時,蕭南與蕭延的黨派全皺眉看來,眼中滿是不認同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