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爺和陸北堂兩人湊近看,其實根本都不用湊近,一眼就能看出來和家用的盛菜盤子不一樣。
吳桂文手里拿的盤子,比盛菜盤子要大的多,而且是琉璃材質的,整體呈紅色,帶著一圈花邊,看上去非常精致。
趙大爺不耐煩的說了一句:“行啦吳老師,我們能看出來這不是一般的盤子,你就別賣關子啦,其二到底是什么?”
吳桂文用手指頭彈了一下盤子的邊沿:“聽見響聲了吧,琉璃的,這可是我家兒子專門從大三線寄過來的,所以說,瓜子花生放在普通盤子里,那就是個吃食,但要是放在這盤子里,就叫果盤。”
陸北堂疑惑道:“果盤?”
趙大爺聽懂了:“意思是放在果盤里,不是吃的,而是給人看的,要么說吳老師是讀書人,比咱講究多了。”
陸北堂自然懂了,說白了,果盤就是給人欣賞用的。
“謝謝吳老師了。”
“甭客氣兒!”吳桂文說了一句,又把陸北堂拉到一邊。
“對了北堂,我最近聽說咱這城里,陸陸續續回來不少知青了。”
陸北堂也聽說過,他們廠子里就有誰家孩子回來了。
但是得有工作才能回來,而眼下一個工作指標,是非常珍貴的。
本身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不過幸好廠子里的工作,是世襲制。
有些家長到了退休的年紀,便能把指標讓出來,這樣孩子也能有機會回城。
陸北堂還聽說過,誰家的兩個孩子因為一個工作指標的事,都打起來了。
弄得家長給誰都不是,給誰都要被另一個孩子說偏心,難著呢。
“是啊吳老師,我聽說過這事。”
吳桂文起了心思:“你也知道,我有個兒子在大三線工作,他倒不用我發愁,就是我有個女兒,跟你家老大一樣,在鄉下插隊做知青。”
陸北堂點點頭:“嗯,你們家閨女桂云當知青干得挺好的,你不是說過,她還拿了三八紅旗手。”
吳桂文擺擺手:“嗐呀,那都是虛的,今年我那個閨女得有25歲了,早些年就跟我說,反正也回不了城,干脆嫁到當地算了,我和她媽一直沒同意。”
這事,大院里的人都知道。
前幾年,就因為桂云想嫁到當地的事,吳桂文和女兒大吵了一架,最后不惜以斷絕父女關系,威脅女兒不準嫁給農村人。
就這樣,桂云沒辦法,只好先收起了結婚的心思。
而吳桂文這樣做也是沒辦法,大兒子支援三線建設,端上了國家飯碗,以后肯定是要留在當地不回來的。
所以吳桂文能依靠的,只有女兒桂云了,要是女兒嫁給當地人,那他們老兩口可真就孤苦無依了。
但女兒的年齡畢竟不小了,再過幾年真就成老姑娘了,吳桂文在不想讓女兒嫁給當地人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只能想辦法把女兒調回城。
這樣待在身邊,他們老兩口還能有人照應。
但想調回來,哪有那么簡單,吳桂文都快愁壞了。
看出吳桂文的表情不對勁,陸北堂說道:“吳老師,有什么話,你直說好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