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衛國點點頭:“嗯,走吧,大伙兒一起去,待會兒裝車、拉車也能輪換著歇歇勁兒。”
他尋思著,估計院里不少人家都沒拉煤呢,這冬天燒煤取暖、做飯可是大事,干脆一次性組織一下,也顯得團結。
于是他對旁邊的傻柱說:
“柱子,要不你吆喝幾聲,看看院里還有哪些家要去拉煤的,趁這功夫大家一塊兒去,回來也方便,免得一會兒一撥一會兒一撥的。”
傻柱點點頭,他是個大嗓門,當下便扯開嗓子在中院喊了起來:
“哎!各家各戶注意了啊!有要去煤站拉過冬煤的沒?”
“現在就走啦!要去的前院集合嘍!晚了可不等了啊!”
這一嗓子喊出去,效果立竿見影。
拉煤是家家戶戶入冬前的頭等大事,關乎一冬天能不能暖和和地過日子。
沒一會兒,前院就聚集了不少人,基本都是家里的壯勞力和半大小子。
閻解放、劉光天、也被他媽催著跑來了。
還有后院的幾個年輕住戶,眾人手里拿著扁擔、籮筐、鐵鍬、手推車等各種工具,嘰嘰喳喳,互相打著招呼。
何衛國粗略一看,好家伙,烏央烏央的,95號院這邊起碼湊了二三十號人!
板車、手推車就有四五輛。這也算是這年頭四合院里特有的集體勞動景象了。
看人來得差不多了,天色也不早了,何衛國便大聲招呼道:
“行了,我看人齊了!咱們抓緊出發!去晚了排隊的人多,回來天黑了路不好走!”
“路上都互相照應著點!”
何衛國說完,大伙兒紛紛應和著:
“走走走!”
“趕緊的,早去早回!”
這支由95號院青壯年組成的拉煤隊伍,便浩浩蕩蕩地出了院門,朝著幾里地外的煤站方向進發。
隊伍里,板車轱轆吱呀呀地響,扁擔籮筐互相碰撞,年輕人們說說笑笑,給這深秋的傍晚增添了幾分生氣。
煤站離南鑼鼓巷有點距離,徒步得走四十來分鐘。
一路上,年輕人腳程快,有說有笑,討論著廠里的事、院里的事,或者互相開開玩笑,倒也熱鬧,沖淡了不少干體力活前的沉悶。
等他們這支隊伍趕到煤站時,眼前的情景卻讓人有點頭疼。
買煤的隊伍已經排成了見首不見尾的長龍,彎彎曲曲,從煤站門口一直延伸到外面的土路上,估摸著得排上一兩個鐘頭。
空氣中彌漫著煤粉特有的味道,夾雜著汗味和煙草味。
雖然排著隊,可現場一點兒都不安靜。
有相熟的鄰里之間閑聊扯淡、交流信息的。
有因為前后順序、誰踩了誰腳、誰插隊這類雞毛蒜皮小事吵得面紅耳赤、唾沫橫飛的。
這年頭物資緊張,什么都憑票供應,排隊是常事,大家火氣都大,耐心也有限,這類摩擦場景屢見不鮮。
何衛國把隊伍帶到排隊區域,感覺有點內急,便對傻柱和許大茂交代:
“柱子,大茂,你倆先帶著咱們院的人排好隊,維持下秩序,別跟別人起沖突。”
“我去旁邊找個地方方便一下,這憋了一路了。”
傻柱點了點頭:
“行,大哥你去吧,這兒有我們呢。”
于是便招呼著院里的小伙子們按先來后到排好隊,自已也站在了隊伍前頭。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