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接下來幾日,無論是京城也好,還是在江浙,讓百姓們最為關注的事情,莫過于朝廷要舉行大辯。
南京城內,在江浙幾個大儒的組織下,幾百多個準備北上參加大辯的讀書人聚集在城內的客棧已經數日。
這些人要么是才學聞名江浙的才子高儒,要么是和幾個大儒有關系的門生弟子。
總而之,這次能夠前往京城的學子,有才學只是門檻,最為重要的還是要有靠山有引薦,所以大多都是非富即貴!
酒樓內,幾個學子一邊百無聊賴的喝酒一邊扯著嗓門高聲議論接下來即將進京的事情!
“朝廷開設大辯,召集天下飽學之士進京,為朝廷新政推行之事開辯,我等身為圣人弟子,讀了十幾年的圣人之學,理當進京,為我儒學鳴不平,為圣人鳴不平,為江淮百姓鳴不平!”
說話之人名叫龔鼎孳,曾經任職兵部,后來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時候難逃,此后便一直沒有被朝廷征召,所以也就一直賦閑在家!
而龔鼎孳身為文人,詩才驚人,因此也有江左三大家的美稱!
并且在福王反叛的時候,被看重打算起用,結果自己還沒上任,這南明朝廷就被朝廷攻破了,這龔鼎孳的仕途之路也就灰飛煙滅。
故而在過去數月,在江浙一等文人罵朝廷的時候,龔鼎孳算是罵得最兇的一個。
此刻,客棧之內因為龔鼎孳的這句話,其他的學子們也都一個個跟著叫嚷了起來。
“龔進士這話說得好,咱們讀了這么些年的書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用這圣人之道救天下救黎民?”
“這次進京就是要朝廷,要圣上看個清楚,咱們東南學子就是不妥協,就是抵制新政,就是抵制新學!”
“這新政壓根就是胡來,亂我大明朝國本,這人家祖祖輩輩經營出來的田宅,憑什么你朝廷說均田就均田了?而且這新學也是大逆不道,這古往今來,不曾見將商賈工匠之流放入科考的!”
“這次朝廷讓咱們進京,只怕是想著借助這大辯,為其新政新學正名,我宋之晉此番進京,絕不可能讓朝廷豢養的那些北方學子贏下此番大辯!”
“就是,這次大辯關乎咱們東南各地的新政推行,而且一旦咱們氣勢上面弱了,到時候只怕我們江南等地就也要跟著推行新學了”
而就在一群學子高談闊論的時候,客棧門口就見走進來幾個身穿錦衣的人來。
“此番前去京師參加大辯的學子可都在此?吾等受命江浙各處的鄉紳頭人,捐白銀五百萬兩,以資諸位學子進京參加大辯,為我東南發聲,為圣賢之學辯!”
說著,就見客棧內被抬進來幾箱子銀子。
這可是看得在場的一眾學子兩眼發光。
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功名在身,但是不曾入仕的儒生,大多數也都是靠著當個私塾,或者混跡達官顯貴之間賣弄文墨,以求茍活。
平日里可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的銀子,在分了銀子之后,在場的這些學子一個個罵起朝廷更是發狠。
“朝廷要分各個府縣頭人的田土,我等絕不答應!只要我們還能開口,必然要辯得朝廷啞口無,辯得天子垂耳恭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