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豐收的喜悅還在江晚心頭蕩漾。
與顧氏集團的合作也順利推進,第一批活魚已經通過專業的活水車運送出去。
江晚本以為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接下來就是按合同收款,并規劃明年擴大再生產的事宜。
然而,她低估了網絡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和輿論的不可控性。
也不知道是哪個環節走漏了消息,或許是顧氏集團內部的工作匯報流出。
或許是那日豐收場面浩大,被哪個看熱鬧的人拍了視頻發上網并配上了猜測性的文字……
總之,“秀水村村生態魚塘大豐收,被顧氏集團高價包圓”的消息,像一滴冷水滴進了滾油里,瞬間在網絡上炸開了鍋。
最初可能只是在本地論壇和短視頻平臺小范圍傳播。
但很快,話題#江晚把魚全賣給了大公司#就被拱上了熱搜榜尾,引發了全網范圍的激烈討論。
輿論幾乎是一邊倒地出現了大量質疑和批評的聲音:
呵呵噠!之前立足助農人設,賺足了流量和好感,結果呢?到頭來還是資本的力量最香!一整塘魚啊,說包就包給大公司了,普通消費者一根魚毛都看不到!
之前看她幫弟弟、幫那個貧困村,還以為真是良心博主呢,原來都是劇本!最終目的還不是為了抬高價碼找大金主?失望取關了。
我就說嘛,搞這么大陣仗,又是機械化又是生態養殖,成本那么高,怎么可能真的便宜賣給我們?之前那些‘助農’恐怕都是噱頭,為了給自己貼金,方便以后和大公司談合作吧?
心疼那些之前真心實意相信她、買她家蔬菜和她推薦產品的粉絲。你們買的每一份東西,可能都在為她搭上大公司墊磚鋪路。
魚到顧氏手里,再一轉手,價格不知道要翻多少倍!我們這些普通人想吃條好魚就更難了!這到底是助農還是助資本?
這些論尖銳而充滿情緒,仿佛江晚做了一個極其自私和虛偽的決定,背叛了所有支持她的人。
當然,也有不少理性的聲音在為江晚辯解,試圖厘清商業邏輯:
不是吧?這也能噴?和大型正規公司合作,穩定包銷,價格有保障,這不是最理想的銷售模式嗎?難道非要讓博主自己零散著賣,天天擔心滯銷才是助農?
樓上那些噴子動動腦子行嗎?那么大的魚塘,產量那么高,沒有大公司接手,你讓江晚自己怎么賣?在朋友圈賣嗎?還是擺地攤?到時候賣不出去爛塘里,你們是不是又要罵她沒本事?
我覺得挺好,之前買她家蔬菜經常搶不到,或者不配送。現在顧氏集團收了,他們的生鮮渠道鋪得廣,我在本市的超市說不定就能買到,品質還有保證,價格透明,怎么就不算助農了?
就是!我們消費者圖啥?不就圖個方便快捷能買到好東西嗎?至于東西是江晚直接賣我還是通過大超市賣我,我真不在乎!能吃到就行!
這是標準的‘公司+農戶’模式啊,很成熟的產業模式了,既能保障農戶收益,又能穩定市場供應,雙贏好不好?怎么到有些人嘴里就變味了?
兩派觀點激烈交鋒,吵得不可開交。
話題熱度持續攀升,連帶著江晚、華華、甚至之前那個貧困村的賬號底下都涌入了大量質疑和爭吵的評論。
江晚最初看到這些論時,整個人都懵了。
她沒想到一次正常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商業合作,會引來如此巨大的誤解和惡意。
只覺得網上的一些黑子無孔不入,什么都要來插嘴一下。
老太太和華華寧寧也感受到了氣氛不對,家里原本歡快的氣氛變得有些沉悶。
顧城也打來了電話,語氣帶著歉意:“晚晚,實在不好意思,沒想到消息泄露出去會給你帶來這么大的困擾。需要公司這邊出面發個聲明解釋一下嗎?”
江晚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她謝絕了顧城的好意:“顧城,謝謝你。但這件事因我而起,還是由我來回應吧。逃避和單純的解釋可能沒用,需要用事實來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