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反正我就跟著你
李泰本來是打算要走的,一聽奏章是安羅山送過來的,他便沒有動地方,靜靜地望著李世民。
李世民接過奏章,快速的掃了一遍,只見他喜形于色,李泰輕聲地問道:“可是軍械已完備了嗎?”
皇帝曾派遣行軍總管姜行本、少府少監丘行淹先行在安羅山監督眾工匠制造練習登高沖鋒用的云梯。
這時候有好消息過來,那一定是云梯等物準備得足夠充分了。
“嗯。”李世民高興地笑了,他舉著奏章說道:“或遠或近的有不少勇士前去應募,其中獻攻城器械者不可勝數。”
民間獻上來的器械肯定有一大部分都是用不上的,李世民高興也不是因為得到了百姓們的捐贈,而是通過這些捐贈看到了民心所向。
“太好了,看來各地都有踴躍從軍之士。”李泰滿臉的喜氣:“陸清回來時說,好多人自帶鎧甲、兵刃請求入伍,甚至自簽生死狀、不要軍餉。”
大唐有著濃濃的尚武之風,文官皆好戰,童叟愿出征,婦孺閨門守,磨刀霍霍聲。
通常情況下,一提打仗,百姓們都是膽怕心驚,只有大唐畫風迥異,一提打仗,別的不敢說,群眾基礎就是個扎實,老百姓都搶破頭的要從軍。
本來還擔心東征會引起民亂,結果民亂的原因竟然是搶著從軍,民怨來自于募兵的名額有限,因為去不上而連哭帶叫的不在少數。
陸清募兵一開始只要身健康,年齡在十五到五十之間的男人都可以,后來要求就越來越多。
獨生子不要,父母年邁而無兄弟在家者不要,各種不要的還沒拒絕過來,又查出來有人在年齡上做手腳。
陸清以為募兵最大的難處是招不上來人,結果他發現最大的難處是往下淘汰人。
李世民笑呵呵地把奏章往桌子上一放,拿起剛剛抄好,呃不,剛剛寫好的詔書遞給陳文,陳文接過詔書躬身一揖,無聲而退。
“青雀,把雉奴扔在京中無人照看,確實不妥。”李世民抬眼望著李泰,說道:“我打算去安羅山看看,你就帶他回長安吧。”
李世民知道李泰這一步不離地盯著自己,就是想代替自己去東征,至少也是陪著自己去東征。
不過李世民可沒有半點要帶著李泰的意思,就是比較寵他,才縱容他粘著自己而已,現在東征的大軍已經抬起腳了,自己也就要踏上征程了,是時候趕他回京了。
“讓大哥帶他回長安就行了,我陪阿爺。”李泰笑嘻嘻地一臉討好:“阿爺去哪我就去哪。”
看他這個德性,李世民就知道現在跟他說啥都沒用了,他就認準了一個軟磨硬泡,非纏著自己不可。
既然他這么想跟著自己,那就多帶他些時日吧。
李世民不想在這個話題上,跟他磨牙玩,于是主動轉移了話題:“百姓們請戰情緒如此高漲,你有什么想法嗎?”
老百姓自古以來就是厭戰的,只有大唐是個例外,主要是大唐的臣子身上基本都有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