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別小瞧這一個字、一個詞的差別,好像說的都是一回事,但執行起來可不是一回事。
請那是客氣的說法,你只要來就行了,押那就沒的客氣了,直接是綁繩上身。
述職是讓你交待工作內容,主要是讓你檢討工作上的過失,面圣是讓你過來跟皇帝當面聊聊。
陳文可做不了這個主,他就等他們父子統一一個說法出來。
“阿爺,傷了他的臉面,只恐后宮擔憂。”李泰可憐兮兮的目光微微低落:“有娘的人,一步不敢行差踏錯。”
娘這個字眼從李泰的嘴里一出來,就好比一把鋼刀扎到了李世民的心上,李世民氣急敗壞地一擺手:“聽他的,按太子說的傳詔。”
“是。”陳文躬身一揖,悄悄地退了下去。
陳文一走,屋子里突然變得安靜了,沒人說話的氣氛沒來由的令人渾身不舒服,李泰輕咳一聲,沒話找話地說道:“阿爺剛才怎么聊到名將的?”
“哦,是這么回事。”李世民伸手拿起一份奏章,就是李大亮臨終寫下的遺書:“大亮至死還在為國事操心,想來令人無限感慨,就談起了當世名將。”
“是啊。”李泰接起話茬說道:“我丈人常說李大亮有王陵、周勃之節,可委以重任。”
“大亮文武兼才,貞確成性。”李世民撫摸著李大亮的最后一本奏章,說道:“真是盛名之下無虛士。”
李靖也輕輕地點了點頭,不無感慨地數起李大亮的生平事跡,緩緩地說道。
“大亮賣馬勸農,是為政也;投身諭賊,略也;放奴婢從良者,仁也;因鷹諫獵、臨終上表,忠也;論伊吾之眾,智也;葬五葉無后,報張弼恩,義也;侍兄嫂如父母,孝也;不死婦人之手,禮也;無珠玉為唅,廉也。”
縱觀李大亮的一生真的是品德高尚、為官清廉,他不只文武雙全、忠勇無雙,更是一個仁義善良、果敢智慧的人。
李泰聽著李靖說的話,稍稍有些走神,他從前世的記憶中知道,李大亮死后被民間百姓供奉為神。
傳說李大亮受玉皇大帝的敕封,成為了代天巡狩,駐守人間,擁坐王船,巡狩四方,以驅疫除瘟,圣稱為大王李府千歲。
眼前的李靖也是一個被后世給神化了的人物,搖身一變成了大名鼎鼎的托塔李天王;秦瓊、尉遲恭、魏征都成了守護百姓家宅的門神;還有前去天竺求取佛經的玄奘,直接干到了成佛的地步。
一個朝代能出一兩個名臣已實屬不易,貞觀一朝光是被供奉為神仙的人物都超過了一掌之數。
帝王功業不是一個人能夠成就的,必須是一群人努力的結果,先有水漲后有船高,只有讓下面的人綻放出光芒,讓臣子越走越高,這個朝代才能走向更大的輝煌。
李泰感覺又上了一課,要培養人才、關心人才、發現人才,給人才搭好平臺,讓每個人的才華都能盡情地綻放,這才是盛世該有的模樣。
看李泰不不語,李世民以為他累了,便揮了揮手:“你們都下去吧。”
李泰和李靖急忙站起來,躬身一禮,雙雙告退,走出門來,李靖隨意的問了句:“陸清怎么沒過來?”
“他被雉奴纏住了,他們倆有踢不完的踺子、說不完的秘密。”
嗯,李泰還真是了解他們,他們的確是在說秘密,說關乎李治未來的大秘密。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