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索土(兩更合一更)死了個讀書人!
還是新科進士!章越長嘆一聲,死的此人他聽說過,是一位太學中頗有名聲的士子。“蔡京行事過于偏激了些,真當皇城司的耳目是白長的?”“蔡京未必不知,只是將注在了我身上,也是押在了朝廷對遼國強硬的國策上。”章越想到這里。其實太學本要出數百名武學出身的太學生作為三輔軍的督指揮使,但因官劉伯均的彈劾,自己為了暗中操縱軍權,故意安插親信,所以此事被中止。此舉也引起了不少太學生的不滿。太學一貫是章越的基本盤。自己是太學生出身,又任過判國子監,配合王安石親手指定了太學改革章程。從熙河路起一直有用武學出身太學生為將領的傳統,此外交引所也是經濟出身的太學生們除了做官外的第一就業熱門,加之錢乙在太學中又創辦了醫學院。所以太學反對激烈不意外。同時在朝中王安禮在內廷反對割地退讓之事。蔡卞也聯絡了了不少官員反對。民間議聲如沸。事情發展到此有些出乎了他的控制,但是出乎就出乎吧。章越身在定力寺里枯坐不出,一切消息不往外遞送,這是內部人士都知道的。這個動作雖不刻意,但皇城司有心一查便知。宮內內侍自己也有暗中結交,他們會幫自己說話了,主要是自己肯使錢,甚至連宰相俸祿都拿出來賄賂近侍。所以官家的動向他是了若指掌。更不說宮內石得一,李憲,甚至連太后身旁的張茂則都與自己關系良好,甚至有時候自己不惜折節下交。遍植黨羽,伺察人主,操縱輿論,插手軍權、結交宦官內戚……自己這離奸臣可是越來越近了。可是奸臣要攬權。難道忠臣就不攬權了嗎?不攬權,怎么辦大事。有時候忠臣與奸臣,真就隔了一張紙而已。反正再干兩年自己便暫且身退,以后能不能起復再說。錢乙曾告訴自己官家身體底子不好撐不了多久。但誰又知道呢?歷史上官家因永樂城之敗成疾,而這個時空這最大的病因被自己鏟除了。無論如何,章越就當這兩年是自己政壇上最后的任期來干了。細想之間小沙彌端來了素齋飯。寺廟的飯菜自是寡淡,不過章越卻十分滿足。他為官儉樸,平素在家也是粗茶淡飯不脫寒門出身的本色。小沙彌從木盤里端來一大碗稻米飯,一壺茶,一碟青菜豆腐,還有些腌蘿卜,還有些許口蘑。別看如此簡單,但這點豆腐口蘑還是寺中給自己開了小灶,其余飲食皆與普通僧人無二。都說粗茶淡飯最養人,日子平淡才是真。辦大事的人既能吃山珍海味,也可咬得菜根,習慣這般清苦的生活。儉能養德,亦能養福。萬萬不可身居高位,便沉溺于口腹物欲之中。章越夾起青菜和著稻米飯一起扒入口中,飯粒顆顆噴香,如食鮑翅。飲了一口茶后,他又夾了塊腌蘿卜,咬下半根,嚼入嘴中清脆爽口。章越滿意地感嘆,定力寺的齋飯真是格外香甜好吃。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這方是菜根譚的真意。章越咀嚼著脆爽的腌蘿卜心道,這時候外面的民意和士心想必都有了轉化了吧!若自己還在相位,滿天下還道對遼強硬是自己的態度。不爭就是爭,他不為勉強之事。更不用輕易力排眾議。對于劉伯均的彈劾,章越絲毫不作回應。想到這里,章越給天子寫自己的第三封辭疏。天子就算知道自己以退為進也無所謂。高人從不揣測別人情緒了,也不作任何解釋,要反過來別人讓來揣測自己的情緒。不過這一次,劉伯均彈劾后,幾乎沒有落井下石的官員,可見百官們經過數次教訓都學乖了。這令章越有些失望。難道自己以退為進的招數如此粗淺,令人一目了然?
以至于令百官有所誤會,生怕秋后算賬?
自己是那么小心眼的人嗎?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嘛。……遼國使者蕭禧抵京。蕭禧看著這座熟悉汴京城躊躇滿志。他認為來汴京必能收獲他想要的東西,憑著北朝帶甲百萬,憑著南朝文恬武嬉,遼國以大軍恐嚇之下,南朝必然俯首聽命,兵不血刃地達到他的目的。一路行來,看著宋朝館伴使卑躬屈膝的樣子,他已是有此預感了。一行的車馬行至汴京街頭,不過蕭禧目光一縮看到與以往不同的場景。但見圍觀的百姓們神色不善,甚至有不少士子模樣的人目中噴火,滿是義憤。左右雖有宋朝官兵維持著秩序,但蕭禧毫不懷疑若無人阻攔,這些人會過來撕了自己。以往自己來宋朝的時候,這些南人百姓不是一個個嬉笑著來旁觀嗎?甚至有北朝近鄰的親近感。他們幾時有這般!
“番狗!”蕭禧聽得百姓里一聲怒罵,頓時吃了一驚。他轉過頭看去,一名落魄的大漢酒吃得醉醺醺的,衣襟敞著,露出滿是黑毛的胸脯指著騎在馬上的自己罵道。
蕭禧心底大怒,這等破落戶模樣的人,也敢辱罵自己?哪知這名大漢罵完,左右百姓紛紛叫好跟著喝彩,不少百姓也是喝罵‘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