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里一名尋常百姓,也可早起品茗,晚上沽酒,吃得上肉,鍋里有米。
??在船上放目望去汴河兩岸從早到晚皆有營生,夜市到三更,五更又有早市了。汴京城里的百姓平日都不做飯,一日三餐都在市井中,哪怕是寒冬臘月,大風大雪也是一日不歇。
??因為商人坐市朝廷可以收稅,章越甚至將皇城的四周都拿出來作市,供給商人買賣們。這畢竟是皇家居所,官員上朝停頓之處,盡管百官認為此舉有礙觀瞻,損于皇室威嚴,但官家聽說市易司一年可從中收得三萬貫錢后,于是雙眼一閉放任商人坐市。
??有時候商人和百姓的吵鬧聲半夜中都直入宮闕,官家竟也忍了下來還對眾臣道:“朕豈能因一己之欲,而斷百姓生計乎?”
??官家有時候也微服出行到夜市之中看看物價如何,百姓生活如何,是否有官吏欺壓。遇到童叟無欺的商家,官家還會命人以天子的名義進行賞賜。
??甚至有時候官家還會宣索市場上的吃食入宮品嘗。
??當然皇帝叫外賣每次都是以重金賞賜。故皇城外的商家都不敢怠慢,無論是器具和食味都精益求精。
??經過宣索的商家都在幌子外再掛一塊‘曾經宣索’的招牌,以此招攬食客。
??章越喝了一口酒,隨從將舟已是泛至州橋,但見曹家從食店前,百姓們正排著長隊爭買吃食。
??此店名聲遠播,連官員也聞風而來。他們買吃食也要排隊,一次一名官員自持身份想要插隊與百姓爭執起來,事后對方遭到御史的彈劾而被貶官。
??這等繁華熱鬧,平易親民的汴京,自是章越所喜愛的。
??好的風氣的培養不是一日兩日的。
??想到后世元金入主中原那等之荒蠻無理,再想想如今大宋的風華,這等惆悵在心底真是久久不化。
??難怪大宋是后世小資們喜歡穿越打卡的勝地。
??章越到了州橋下船,仿佛從片刻的出世之中又回到了入世之中。
??早有黃好義帶著隨從等候在此,幫著章越寬衣備好馬車,同時送上這半日功夫便積壓下的公文供章越批閱。
??章越擺了擺手走到一旁的食肆旁,點了一碗羊雜碎。
??汴京的百姓格外喜歡下水之物,州橋附近的吃食大多于下水有關。章越也是如此,如果能夠夜行船后再吃一碗羊雜碎,這等日子給個宰相都不換。
??又喝了一碗羊湯后,章越方才坐著馬車回府。
??府中章越看著王贍寫下攻下統安城的經過不由心底有數,再想到州橋橋頭這片盛景不由心道,這太平日子可否長久呢?
??……
??次日上朝。
??兩府執政商議攻涼州之事。
??馮京道:“陛下,黨項國主李秉常上派使者進貢御馬,奉上誓表附遼國國書請和,若黨項有人叛入中國,即為漢人絕不追究。其余愿如慶歷五年正月二十二日誓詔而行,并納款謝罪,永不叛宋!”??聽說黨項國主李秉常獻上誓表,官員們都有所意動。
??黨項已是很明顯地讓步,之前曹仲壽率歸義軍舊部東歸,內附宋朝之時,黨項一直是要宋朝交還曹
仲壽及部眾,并放話要出兵追究。但如今已是松口不僅不追究,此后有黨項國內叛入宋朝的就是你們漢人,我們再也不管了。
??這是一個很大的讓步。
??薛向道:“陛下,自熙河三年以來,黨項與中國兵興年年,中國尚且不支,何況小邦。彼國主李秉常率五十萬大軍攻~延路無功而返,涼州方向被連奪震武軍城,仁多泉城,統安城三城。今懼我再舉涼州,故款附以圖自保爾。”
??馮京道:“陛下,還有遼國國主派遣簽署樞密院事蕭德讓入獻玉帶,并持國書一封為中國與黨項解和。”
??“念!”官家道了一句。
??馮京當即道:“粵維夏臺,實為藩屬。累承尚主,迭受封王。”
??“近歲以來,連表馳奏,稱南兵之大舉,入西界以深圖,懇求救援之師,用濟攻伐之難。理當依允,事貴解和。蓋遼之于宋,情如兄弟;夏之于遼,義隆甥舅,必欲兩全于保合,豈知一失于綏誠?”
??眾臣聽著遼國國書也是神色頗為精彩。
??“而況于彼慶歷,元豐初曾有披聞,皆為止退。寧謂輒違先旨,仍事遠征。倘蔽議以無從,慮造端而有自;則于信誓,諒系謀維?與其小不忍而窮兵,民罹困敝,曷若大為防而善計,世享太平。特戒使軺,敢達誠素。”
??馮京道:“遼國只字不提耶律乙辛之事,倒是解和,頗為奇怪。”
??王安禮再道:“陛下,既是攻取涼州關遼國何事?”
??“這涼州本是青唐故地,自李繼遷以后,李德明,李元昊三代國主都曾進攻涼州,最后克而有之。”
??“本朝攻涼州,可以說是乃受青唐之托,收復盟友故地。”
??官家聽了王安禮之不由點頭,他心底還是怕極了遼國道:“王卿此有理。”
??薛向聞道:“涼州本是漢唐故土,幾時成了青唐之地,為何說替青唐收之。此理不合!”
??旋即薛向道:“陛下,自古以來絲綢之路有五條,分別夏州道,靈州道,涇原道,熙蘭道,青唐道。而靈州道,涇原路,熙蘭道都要穿過涼州。而另外兩條的夏州道要穿過沙漠,青唐道要穿過祁連雪山,都是艱難難走。
??“所以真正的絲綢之路只有靈州道,熙蘭道,涇原道這三條,被黨項攻陷涼州后,只剩下青唐道一條。本朝收復涼州不僅是收復漢唐故土,也是再統西域,此名正順,何必借青唐之名。”
??“豈不聞名不正而不順。”
??所謂一人搭臺,兩人唱戲,如今已是輪不到章越本人親自出面了,都是薛向和王安禮二人在替章越主張。
??當然馮京的反對也是必要的。
??別看在廟堂上爭得面紅耳赤的,但私下章越與馮京,還是有說有笑的。
??這往好了說是,公事不害私誼,乃古之人臣之風,往壞了說,大家都是演戲給官家看的,異論相攪是政治正確,大家公事是公事,生活是生活。
??馮京這人是反對歸反對,但不堅決。
??之前與章越鬧得僵的時候,馮京打算辭相了之,但官家說要用呂公著上位取代馮京,再召司馬光替補呂公著時。章越又立即上門,放下身段將馮京請了回來。
??此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也。
??呂公著支持馮京道:“陛下,既是黨項又知罪議和之意,遼國又出面調停,若繼續窮追猛打,于道義則是不合。”
??“再說遼國與黨項也非一體,當年遼興宗致書仁祖,曾有對黨項協力蕩平之意,深同謀外御之情。”
??“若極力圖謀攻黨項,則同時壞了遼與黨項之情。再說漢唐故土之名,這幽燕也曾是。”
??官家想了想看向章越道:“章卿之見呢?”
??章越道:“陛下,黨項如今自知困蹙,哀憐求和,故上屢次請和上誓書。”
??“難道這么多年了,眾臣們仍是不能察覺其情偽之狀嗎?”
??黨項這么多年來都是一面出兵攻宋,一面求和。好像一個人打了你一個耳光,又立即給你賠禮道歉,道歉完又是一個耳光。
??你是覺得人家道歉是真誠的,還是耳光是真誠的?
??章越道:“若黨項可信,誓書出至誠,深悔前罪,絕不僅僅說此好話了事。”
??“臣以為黨項這么多年來都是詐作空語,徒為虛,陰蓄奸謀,暫示柔伏之形,終懷窺伺之志。”
??“此賊不滅,伏于臥榻之側,則一日都難以安寢!”
??章越直接道出了太祖皇帝的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官家聞道:“章卿所極是,朕已決意討伐黨項,出兵涼州!”
??“對秦鳳轉運使路,永興軍轉運使路進行大赦,無重罪者皆赦免,對于熙河路經略使路免其稅賦一年!”
??眾臣聞皆道:“陛下圣明!”
??元豐四年六月末。
??宋軍分兵三路攻涼州。
??一路自蘭州出,由王厚領兵十五萬,往西北而行經烏鞘嶺至涼州。
??一路自會州出,由苗授領兵五萬,沿古長城西進涼州。
??一路自青唐出,由青唐部大將溫溪心和宋將王贍,監軍童貫率七萬青唐與宋聯軍,翻越m六嶺北攻涼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