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
??馮京堅持不可救援,這也是他一貫的態度,反對輕易與黨項產生爭執。
??“上一次在蘭州大捷,殺了梁乙埋不過是巧勝而已。此不可一而再再而三。”
??“此事若假,救援歸義軍則中了埋伏,全軍覆沒,蘭州有再度丟失之憂。此事若真,區區數萬漢人,真正又濟得什么事?”
??“反而有背信棄義之危,黨項有了用兵的口實。僅僅憑幾個商人的口信就要冒此風險?”
??章越聽說梁乙埋死后,李秉常架空了梁太后實現了真正的主政。他通過不斷親睦宋朝,給宋朝使臣出手十分的大方。
??同時李秉常也收買了不少宋朝讀書人,后面聽說了富弼曾經主張二十年不兵事,于是梁乙埋的使者每次來大宋,都問富鄭公何在?富鄭公安好嗎?
??后來聽說馮京是富弼的女婿后,又是三元及第后,當場表示非常的崇拜。
??他說咱們國主李秉常傾慕漢學,對于馮京這般三元及第的英才十分仰慕。
??反正是一頂高帽子送上,當然以馮京的智慧不會這么簡單就著了套了。
??不過在意識形態方面,馮京與岳父富弼,司馬光保持一致,那就是認為官家和章越二人不要再折騰了。
??即便在蘭州大捷后,馮京消停了一陣后,但今日卻說得非常堅決。章越記得以往的馮京一貫都點到即止的,為何今日如此堅決,難不成是不想干了嗎?
??章越知道自己辦了中書官制詳定司,招攬了不少年輕,且膽識過人的官員,其中對軍事的改制上觸犯了樞密使馮京的利益。
??其實馮京如今年老多病,真有幾分退意。何況馮京確實代表了一些持重官員的意見,
??章越道:“陛下,臣看此事不能因誘伏之事,而不解救這些歸義軍的后人。”
??官家問道:“卿有何高見?”
??章越道:“陛下,臣看當如此部署,令熙河路各州戒備,令苗授出熙州自蘭州孤質堡一線布防,令王廓率湟水,蘭州,黃河之水師沿莊浪河溯流而上,打探歸義軍的消息。”
??“最后命蘭州并派出一旅以輕騎渡過黃河以十里為限,接應歸義軍,同時秦鳳路和涇原路各調兵馬至界上為援。”
??聽了章越所,眾臣子都知道他一切已是腹有良謀,不作任何無準備之事。
??官家又驚又喜問道:“朕早知熙河路湊備水師,竟已可橫舟逆流而上的地步嗎?”
??章越一直不想暴露在熙河路建立水師的意圖。
??將來他是要沿著蘭州從黃河一路乘舟而下,最后攻打靈州的。這些年他已是暗中命人將從蘭州至靈州這一段黃河的水文情況弄清了。
??日后作為舟師濟糧,甚至進兵之用。
??讓黨項人知道他有水師肯定會倍加提防,他以后從蘭州通過水路進攻靈州的意圖。
??章越道:“陛下,從熙寧五年起,朝廷攻取了熙州后,臣便在熙州設立水師以作為轉輸之用。當時已有水師五百余人。”
??“這些年從洮水,湟水的屯田處,不斷以舟濟糧,供給重兵駐扎在蘭州熙州會州的兵馬作為糧餉轉輸之用。故而水道上一直有水師
側翼安全。”
??“熙河路民風彪悍,還有兩百萬土民,這些土民平日看起來與大宋很親善,可是一旦發生什么事,朝廷還是不能太指望這些人的忠心。所以臣從川蜀就近招募了舟師,平日既可自衛,也可運輸糧食。”
??“眾所周知黨項人是肯定沒有舟師的,如果我們出動舟師,沿著莊浪河而上打探接應應是無憂。”
??“莊浪河河流主要是降雨和冰雪融化,只有七月到十月水量可以行舟,其他都是枯水期或斷流。臣算過時間這一趟也算是正好趕上。”
??官家聽章越之還有什么話說,人家章越腹有良謀,什么都想在了你的前面。
??就在馮京還猜測歸義軍歸降是真是假時,章越就已經創造好了一切的條件,誰料到舟師派上用場了?
??章越也沒全說實話,因為莊浪河水文情況不太好,用舟師去接應還是有些風險的。
??官家道:“章卿未雨綢繆,特意在熙河路這等地方為朕操練了一支水師。”
??“一切照卿謀劃的去辦。”
??章越走下殿后,馮京道:“章公,歸義軍居涼州已久,早已是黨項化,其今日降我,他日又叛如何?”
??“反復無常,性常多變,以后恐是禍根。”
??章越聽馮京所,突然想起了一個人,那便是郭藥師。
??歷史上郭藥師降宋時候,話也說得很好聽,比如說自己身在遼地多年,但始終是以漢人自居。
??反正這個民族認同感的話,宋徽宗聽了也很受用。話說回來,其實每個皇帝都一樣。
??最重要的是宋徽宗的意圖與官家和章越如出一轍。他也需要郭藥師這樣一個榜樣來招攬幽燕的漢人。
??宋徽宗對郭藥師是非常信任的。
??章越道:“歸義軍部族不過是上萬之眾,若是降宋只有仰我鼻息而存,其實說到底還是國力的強弱所在。”??章越對馮京的建議道:“馮公好意,仆心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