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亙對兵書戰策頗為興趣,常翻閱《武經總要》等書。
??章府里有一個書房,是章越用來存放西夏,陜西,青唐地圖。以及章越當年為熙河路經略使時,所記伐青唐的日記,還有一些用兵布陣上心得體會。
??章越對章亙曾,將才有兩等,一等是天生將種,這在于時運和天賦,還有一等便是他這等書生,在戰爭之中學習戰爭,將心得體會記錄下,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是可以大器晚成的。
??這個書房章越是不許任何進入,但章亙是何等人,章越越不讓人看,他偏生好奇之心,就非要看看。
??章亙看后就覺得發現了一個新天地。
??后來毫不意外被章越抓了個正著。然后章越手持竹板冷笑兩聲,詢問章亙看了什么,之后便考教起來,結果章亙一一回答,稱得上對答如流。他看著章越臉上的表情,只見越是聽到后面越是瞠目結舌,不由心底暗暗得意。
??接著章越對趕來‘救駕’的十七娘道了一句,大器免成。
??說完就走了。
??章亙問十七娘爹爹這話什么意思?
??十七娘滿臉自豪地道:“你爹是說,聰明孩子不用教。”
??章亙喜道:“那不是說我比爹爹更聰明呢?”
??十七娘笑道:“或許吧,但聰明人往往一點就透,容易一知半解,做學問不肯深入。但你爹爹做學問,一開始或不得其法,但能持之以恒。”
??“這水滴石穿,越挫越勇的性子,遠遠比聰明更要緊呢。”
??章亙聽了大悟。
??章亙通過與趙隆聊天中,得知了從慶州至韋州的路線。章亙當即憑著記憶連夜畫出這條路線的輿圖,將路線上經過城池,隘口,山丘,河流,甚至連堡寨,村莊都一一標注出。
??次日給趙隆看過后,趙隆對章亙簡直佩服得是驚若天人。
??要知道行軍的輿圖,除了經略使可知外,他們普通將領只知道粗略而已,絕無章亙這般詳細。
??接著章亙向趙隆問,若西賊知宋軍有這么一支運糧隊,當在哪里哪里伏擊?
??這個趙隆打仗非常勇猛,但于此卻不是非常精細。
??趙隆羞愧地與章亙如實稟明。
??章亙一聽訝然,趙隆這般將領,居然不知道這些,難怪爹爹曾說,這世上多是草臺班子,你真要學而至之沒想象中那么難,但若以為這般簡單便學而至之,卻又看得容易了。
??章亙與趙隆談論,得出結論輿圖上三處地方有危險,要么離宋軍堡寨太遠,要么是這里有山谷可以藏兵,要么地勢開闊,西夏騎兵能一舉而至。
??趙隆聽章亙這么總結,才記起三處地方確實宋軍多次遭遇黨項或附屬諸部的偷襲道:“簽院所極是,這三處確實危險。”
??趙隆心道,什么是生而知之,這就是了。
??章亙心道,還是老爹書房里繪制輿圖好用。此人不知底細,正好蒙他,收為己用。
??他灑然一笑道:“沒什么,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要事事能想在前頭,便是李元昊復生親至也不怕。”
??當即二人議定,仔細防備這三處。
??其中有一段路正在慶州至環州之間,他們探得前方果有西夏數百騎兵襲擊。
??隊伍中的民役見此都是驚惶失措,唯獨章亙見此躍馬于前道:“對此早有預料,避入前方村中!”
??官道前方正好有一個村落。
??因處于與黨項交鋒的前鋒,村落都建得如塢堡一般。
??村子周圍用黃土夯筑起墻垣,還有吊橋和壕溝,章亙趙隆一聲令下,帶著民役用騾馬押著糧車在黨項騎兵抵達前趕入村落。
??村落里的村民半耕半軍,加上護糧隊的兵馬和民役一時倒也不懼。
??黨項騎兵趕到時,面對這武裝完備的村子也是無可奈何,正要撤走。
??哪知村口吊橋一落,趙隆居然橫槍背弓帶著幾十步卒出來搦戰。
??黨項不愿糾纏,當即退走,趙隆沖上前射落黨項數騎又返回村中,受到了所有人的歡呼迎接。
??半個時辰后,烽火臺上狼煙已經熄滅。
??一支大軍抵至村外,來人不是旁人,正是環慶路經略使俞充。
??他得知黨項襲擊糧道大驚,萬一這批糧草有失,即便攻下了韋州也守不住。
??故而他親自從環州率千余甲騎來援,眼見黨項退去,糧隊又退入村中頓時大喜。
??旋即他想到,黨項騎兵竟敢深入環州,慶州騷擾,實在是猖狂至極。若出兵韋州之際,腹背受敵如何是好?
??他這一番怒氣要尋個地方發泄。
??俞充一臉兇蠻,左右親衛見此都知道有人要倒霉了。
??將兵之人有滿身殺氣,這是多年積威所致。而文臣領兵,極少是儒雅風流那等,更多是不講任何道理和情面。
??武將和文官講道理,不要命了。
??俞充騎馬進入村子,趙隆這等面對數萬西夏大軍也毫不改色的將領,見到俞充已是雙股顫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