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司農寺一夜之內拿出的免役法詳細條例,章越也是感慨此法實在是來之不易。
??戶房學習公事蘇轍看過條例后則眉頭緊鎖,章越看了蘇轍的表情道:“子由,可有什么不妥?”
??蘇轍道:“大參,轍與兄長皆以為役法,還是以給田募役法為上。”
??章越聞啞然失笑道:“子由,你可是昏了頭,此法可是呂吉甫所倡啊!”
??眾所周知,呂惠卿與蘇轍是死對頭。
??蘇轍道:“子由知道一件事,不可因人廢,更不可因人廢法。”
??章越聞暗暗點頭,蘇軾蘇轍兄弟乃真‘無主見派’。他們常常越過立場而講事實,所以被新黨和舊黨都噴得很慘。
??難怪王安石說他們治學沒有‘要’,只是戰國縱橫家之道。
??另一個時空歷史上,蘇轍尚好一些,但蘇軾對免役法態度只能說是搖擺不定,元豐八年十二月上疏《論給田募役狀》,表示支持給田募役法。
??元佑元年五月上疏《乞罷詳定役法札子》,他當時是不愿意制定役法,對于募役法和差役法都不持贊成態度。
??之后蘇軾提筆罵呂惠卿時,將對方推行募役法之事列為罪狀,表明了反對募役法態度。
??可是元佑元年十二月,司馬光死后,蘇軾便變成要求恢復免役法了,還拉上了弟弟蘇轍。
??蘇軾這一系列的迷之操作,簡直把人看懵圈了。短短一年內,你對役法的態度居然變了多次。放在今天定將蘇軾的奏疏全部詳定成扎,搞個合訂本,且看今日的蘇軾是怎么推翻昨日的蘇軾。
??章越對蘇轍道:“子瞻地方推行給田募役法之便的書信,我已收到了。”
??“子瞻給田募役法有五利。“
??”行免役法每募一名,省得一名雇錢,役錢可以大減。若行差役法,每募一名,省得一名色役,農民自寬,其利一也。”
??“應募之民,正與弓手無異,舉家衣食,出于官田,平時犯法,不敢逃亡,其利二也。”
??“今者谷賤傷農,農民賣田,常苦不售。若官與買,則田谷皆重,農可小紓,其利三也。”
??“錢積于官,常苦幣重,若散以買田,則貨幣稍均,其利四也。”
??“此法既行,民享其利,乃官家取寬剩錢之義,其利五也。”
??見章越道出蘇軾奏疏中主要所,蘇轍大喜。
??其實蘇軾一開始說得很明白了,給田募役法是可以作為募役法和差役法的補充,無論實行哪等役法都可以配合使用。
??給田募役法就是官府向民間買田,然后用官田雇傭人來服役。章越開拓熙河路時,也是問當地蕃人地方買田,然后給漢民或蕃人屯墾,他們就要作為弓手服兵役。
??而朝廷用募役錢向民間買田,既可以防止農民賤價賣田,同時也可以將朝廷積蓄在府庫里的錢財用出去,解決錢荒的問題。
??蘇軾分析非常透徹,但有沒有可行性呢?
??是有的南宋時王安石青苗法被廢除,地方改行社倉法。
??而役法呢?南宋役法各地既有雇役,也有差役,但義役法
被大力推廣。
??所謂義役法,就是一個村,一個鄉全體要應役之人拿錢共同買下役田,然后將田租作為役錢雇人應役。
??這與社倉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由民間自發形成的,而不是朝廷指派的。
??這與呂惠卿,蘇軾提倡的給田募役法有一脈相承的關系。可知這二人都是非常有才干的。
??因此蘇軾,蘇轍的提議絕對是有道理的,可謂一片為民的拳拳之心。其實蘇軾兄弟都是就事論事,論政治能力是強過一根筋到底的司馬光。
??蘇轍繼續道:“兄長當初知密州時,朝廷下給田募役法,兄長在州中用免役寬剩錢買田雇民應役,百姓覺得非常便利,但之后官家罷給田募役法,兄長甚是惋惜,如今還請大參能夠采納,若在條例中補充一則,則天下百姓都會感激大參的。”
??章越聽了蘇轍之道:“令兄之確實正道,但朝廷等著用免役法為西北軍費之出,若是用役錢買田,則軍費便少了。”
??“何況官家在熙寧八年方罷了免役法,如今重新提倡,陛下顏面上不好看。”
??蘇轍聞頓時露出失望之意問道:“大參命轍修孟子正義本意不正是為了利民嗎?”
??“為何大參所為卻與初衷相違背呢?敢問大參如何正心,正名呢?”
??章越道:“子由,大丈夫若要經緯天下,在想到和得到二者之間,還有一個詞叫做到!”
??“任何人一開始并非完全是對的,故我治事只有一則,先干了再說,從不求全。”
??蘇轍聞道:“可是大參,用役錢買田確不費多少錢,可以循序漸進,每年都買一些,其利綿綿不盡。”
??“大參費了那么多氣力,卻不得全功,我實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