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寒門宰相 > 一千一十二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

      一千一十二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

      次日殿議上。

      ??官家與眾宰執們商議,定下了次年改元之事。

      ??這是去年剛進京時,官家與章越商量之事,后為王安石反對而不了了之。

      ??十之數為極,也是為了避免使用熙寧十一年的年號,同時也是展示天子親政主持變法的跡象,所以改元之事便順理成章地進行了。

      ??宰相韓絳和王各自擬定了一個年號,在廟堂上供天子商議。

      ??韓絳擬定的是‘美成’這個年號,王則擬定的是‘豐亨’這個年號。

      ??章越揣摩這兩個年號的意思,美成有大功告成之意,意是變法之業終歸有成。

      ??至于‘豐亨’也是吉語,取自‘豐亨豫大’,形容富饒安樂的太平景象,也是意味著君德極盛。這四個字后來也被另一個時空歷史上的蔡京獻給了宋徽宗,以滿足他的好大喜功之意。

      ??都是兩位宰相揣測了天子心意所擬。

      ??如今這二個年號,都被書之于金盤上,用五谷排列成字,也是寓意則’五谷豐登‘之意。

      ??其實宰執們三日前暗中擬定年號給天子御覽,今日將這兩面金盤由內侍捧至官家面前,是等候他最后的圣裁。

      ??而官家手持涂滿了朱砂的御筆,先走到韓絳所擬的‘美成’年號,道:“美字為羊大,成字則有戈,羊大帶金戈不可。”

      ??韓絳聞有幾分黯然,而王露出幾分喜色。

      ??說完官家又看向王所擬的‘豐亨’的年號,然后道:“亨字為子不成,可去亨而加元。”

      ??眾宰執們心想,官家先否了韓絳的年號,本以為會用王的年號,但又對王的年號有所改動。

      ??官家時刻都有撥動權柄之意,拒絕為臣下所操縱。

      ??章越則腹誹道,微操圣人真名不虛傳。

      ??而一旁王則贊許道:“元亨利貞乃乾卦四德,陛下易以’元‘字,最是貼切。”

      ??眾宰執們都看向王,王的立場就是沒有立場,隨天子喜好上下。

      ??一旁的薛向亦道:“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以元易亨,正表示陛下勵精圖治至此而始之心。”

      ??官家聞微微笑道:“薛卿知朕心也。”

      ??章越想道,熙寧十年是打下基礎,元豐方是官家真正展露宏圖野望之時,看來以后要諫事是要更難了。

      ??章越又看了一眼失落的韓絳,看來官家圣意已更傾屬于王,而冷落韓絳了。

      ??最后次年的年號元豐當殿定下,隨之頒布天下。

      ??殿議后章越,元絳二人留身召對。

      ??原來文彥博,司馬光,張方平三位重臣一并上疏反對朝廷對熙河繼續用兵。

      ??官家將疏給章越,元絳一一看過,然后道:“三位卿家都是國之重臣,他們所是否有道理?”

      ??章越看疏其中以張方平之疏最為急切。

      ??認為我師伐交趾之后,士卒染病喪亡甚多,師費巨大。

      ??如今京東,河北盜賊蜂起,以至于公私匱乏,南郊之賜久久未辦,陜西因軍事一興,地方官吏更是橫征暴斂,百姓們是哭天喊地。

      ??張方平自己想到這些,夜不能寐,食不能盡,半夜起床時嚎啕大哭。

      ??官家看了疏后甚為震動,三人之疏其實直指的,就是章越這一次興軍伐湟州之事。

      ??一旁元絳則道:“陛下,張方平之疏乃蘇軾代寫,蘇軾身為地方官員如何在疏中盡知朝堂上,此事甚為可疑啊!”

      ??章越仔細一看,難怪文風如此熟悉,果真是蘇軾的手筆。

      ??蘇軾真是的,卷入這事作什么。

      ??官家聽了也是一愣,仔細一看張方平之疏。若如元絳所,此文是蘇軾代筆,那么是誰告訴他的。張方平雖是重臣,但也遠離權力中心很久了。

      ??官家生平最恨有人泄露禁中事,譬如上一次鄭俠他袍服下穿著金甲登殿議事令他甚恨。

      ??元絳這么說,此舉就是有意識的政治竄連行為。

      ??當然章越被排除在外,因為攻打湟州事正是他主導的,所以他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臉。

      ??章越心想,幸虧蘇軾是反對用兵的,不然以自己與他的關系,此事肯定會被多心的官家

      懷疑。

      ??這三疏所寫都是事實,如今這風氣下,容易令人懷疑他們是結黨。元絳就是這么有意識地去引導天子的。

      ??章越知道蘇軾事張方平如父,認為張方平是如諸葛亮,孔融一般的人物。而張方平判南京(應天府),蘇軾知徐州,彼此有書信往來是很正常。

      ??章越沒有替蘇軾解釋,這世道殺人放火都沒事,但切不要說真話,他早已被錘打過多次,所以官越大越要管住嘴。

      ??經元絳這么一說,官家對張方平,蘇軾的動機確有懷疑,又向章越問道:“張方平疏中所可是真的?”

      ??有句話是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章越聞此道了句:“臣不知,陛下是否需派官員到地方察訪?”

      ??“既是如此勞民傷財,那么熙河路攻伐之事,依卿所見是不是停一停?”官家似意有所指。??章越聽了官家道:“啟稟陛下,熙河路攻伐非勞民傷財可。”

      ??“熙河路一年市易錢及鹽鈔,交引之鑄幣稅幾近兩百萬貫,實可以戰養戰。加之屯田有功,自明年起,熙河路一年歲費可減至百萬以內。”

      ??元絳道:“從熙河路攻西夏畢竟繞路太遠,損耗又是巨大,畢竟不如從原陜西四路,正面攻取橫山。”

      ??章越道:“此路雖遠,卻可斬西夏右臂,收青唐諸部為我所用,一旦能從熙河路攻下涼州城,則重開絲綢之路,到時候不僅斷西夏市貿之利,同時熙河路僅憑市易之利即可自給自足,還能反哺多年軍費所耗。”

      ??“陛下,臣在熙河禁止軍隊市易,同時設交引所回收鹽鈔,交引,都是為了通商惠工,以貿易之入補勞餉之出,此乃用其力而不費之道!當然必須取涼州城,而要取涼州城,則當先下湟州!”

      ??官家道:“章卿所確實是朕心意,但是涼州城乃青唐,西夏必爭之地,怕是沒有容易。若一日沒有取涼州城,大軍就要屯駐熙河,如此糜費也不是朕的本意。”

      ??“而且這次攻打熙河,偽裝商隊偷襲,朝臣們語此乃失去仁義之名,以后怕是蕃部都不與我們往來。”

      ??聽官家的意思,似有些后悔支持自己從熙河攻取湟州之事,又想重回正面奪取橫山的路線。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