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寧十年,八月的江寧。
??這日早晨王安石正與女婿蔡卞,正看著玄武湖旁的景色。
??此時正值天旱水枯,湖中荷田大多枯敗,周邊也多是黃泥爛地。
??王在汴京時病得甚重,回到了江寧后,雖得名醫調養但也沒支撐月余便病逝了。
??之前被提拔為監察御史的女婿蔡卞,一直跟在王安石身旁。面對朝廷的邀請,蔡卞卻上疏推辭,請求留在岳父身邊陪伴。
??王病逝之后,而次子王旁也得了癔癥一直虐待其妻蕭氏。王安石見了此狀,便拿主意讓兒媳婦蕭氏改嫁給他人。
??汴京人聞此稱‘王太祝生前嫁婦,侯工部死后休妻’。
??前一句說得是王安石替次子王旁休妻,讓兒媳另嫁之事。
??后一句侯工部說得是王安石學生侯叔獻。
??章越宣撫河北前,在御前聽得那個‘侯叔獻死后在地府治水’的段子,講得就是此人。
??此人為治理汴河兢兢業業,可謂是新黨的一員干將,可惜積勞成疾病逝了。侯叔獻死后其娶得后妻魏氏沒有婦德,不僅虐待其前妻所生之子,還公然與人淫亂。
??王安石知道此事后非常憤慨,他當即做主替死去的學生休了魏氏,并將他前妻所生的子女悉心照顧。
??這便是王安石辦得兩件事。
??不少人對王安石有所改觀,認為他雖執拗,倒也很是通情達理。
??不過如今提及也沒用了,王安石已是二度罷相在家。
??王安石如今身在江寧一直閉門不出,對于天子讓他判江寧府,但他仍是推辭了。雖也有舊友上門拜訪,王安石沉默不語,絲毫不提朝政之事。
??唯有蔡卞便時時陪著他的身邊,時與王安石講他所知道的最新朝堂局勢。
??“半個月前,沈存中改役法,蔡持正當殿彈劾其朝三暮四,附宰執之意,眾所周知他下之意是指韓子華,章度之二人之意……”
??王安石聽到這里緩緩點頭,沈括為人他也是清楚,至于韓絳,章越要改募役法為免役法也不是一日兩日。
??王安石聞臉色有些不好看。
??蔡卞猜到王安石對韓絳,章越著急著改役法非常不滿意。
??“有人說這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鄧綰得知此事后,派人送急信來。
??不過蔡卞隱去了鄧綰的名字,繼續道:“不過后來沈存中當殿申辯,此事他稟告過韓子華,卻沒有稟告過章度之。韓子華當殿并請改役法。”
??“退朝后,似章度之又與官家商量了一番,官家改讓蔡確判司農寺與中書商量更新法之事。”
??蔡卞講清了來龍去脈后,王安石道:“如今我已謝政再不復朝政一句,他韓子華,章度之要如何為之,是他們的事,我管不了了。”
??君子慎獨,就是人前人后一個樣。
??王安石說了罷相后對朝政之事不評價就是不評價,哪怕是自己這親如兒子的女婿也不吐露半句。
??王安石繼續看著因枯水而顯得無精打采的玄武湖。蔡卞隨著王安石目光看向玄武湖,這玄武湖本是東南勝景,可如今因天旱淤塞,不僅景色大不如前,面積也少許多。
??蔡卞道:“這玄武湖,六朝時便是皇家游玩之所,劉宋時有人看到湖上
兩出‘黑龍’方名之,沒料到成了這個樣子。”
??王安石對蔡卞道:“元度,這玄武湖淤塞已久,若是挖出淤泥,疏通此湖不知要費多少民力物力,與其如此,倒不如填平了此玄武湖,我看最少可開的百余傾田畝,如此便利民生一舉兩得。”
??蔡卞吃了驚,這玄武湖景色極好,以致南唐大臣馮謐貪戀湖中“名目勝境,掩映如畫”,而向皇帝提出將湖贈給他為私園的請求。
??如此廢湖為田,豈不是令天下少了一處景勝。
??但蔡卞轉念一想道:“老泰山所極是,這玄武湖只是好看而已,以供那些達官貴人賞玩之欲罷了,若泄湖為田,可以打多少糧食,可以活多少百姓。”
??王安石點點頭道:“是啊,破兼并而利百姓,是吾學之根本。”
??“何況在我看來,這田畦綠繞的景色,絲毫不遜于煙云渺渺水茫茫。更要緊的是給百姓一個生計。”
??“正是。好看不如好吃。”
??王安石笑道:“我若上疏官家辦此事,傳出去不知有多少文人騷客要罵我,為了區區百傾田地毀了如此名勝之處。”
??翁婿二人繞著玄武湖散了會步,王安石對蔡卞道:“聽說朝廷又改你為侍講。”
??蔡卞吃驚道:“老泰山都知道了。”
??王安石道:“我這些日子雖足不出戶,但也不是雙耳不聞窗外事。”
??“章度之兩度來信,問我你何時啟程進京?”
??蔡卞聞詫異。
??王安石道:“即是侍講之職,能時時見到官家,也可說得上話。”
??“你進京去吧,我在江寧使得。”
??蔡卞再三懇求留下。
??換了旁人見是侍講之職,早就急著去了。蔡卞是熙寧三年的進士,從選人一口氣提拔至監察御史,如今還兼侍講。??不過蔡卞始終不為所動,反而一直惦記著王安石。
??見此王安石批評道:“未可而進,如此官家必會懷疑你的居心;可進而不進,事緩則過猶不及,天子會對你怨恨。”
??蔡卞恍然,當即答允了。
??蔡卞問道:“老泰山有什么話要小婿帶給官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