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經為橫,史為豎也!”
所謂經為橫,史為豎,就說看待問題一個橫向與縱向的兩個角度。
經是什么?
儒家的經典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意識形態,所謂的意識形態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時,一個約定俗成的方法,如此方便上下協同,免得一人一個辦法。
好比說與青樓女子交游,一個認為是風流,一個認為是傷風敗俗。
兩種看法都大有人在,但意識形態就是把所有人的看法統一起來,認為作這件事是不對的。
所謂的經是什么?
就是我們施政者要解決一個問題時,必須考慮到大多數人的看法。
比如我想要去青樓,你稍動腦子就要知道這件事是不對的,你的好朋友去,你必須要規勸,如果你是官員,治下有士子整日夜宿青樓,你可以拿這件事打他的屁股。
至于史就是縱向。
施政者解決問題都是當下的,所有過去的事拿出來都可以作一個參考。
既然經是了解意識形態,那么為何要通史呢?
章越對曾家兄弟道:“昔鳩摩羅什的高足僧肇,在物不遷論中有云,人則求古于今,謂其不住;吾則求今于古,知其不去。”
“為何這么說,求向物于向,于向未嘗無;責向物于今,于今未嘗有。于今未嘗有,以明物不來;于向未嘗無,故知物不去。”
章越這話說得很玄乎,但其實很簡單。
求今于古,故知物不去,過去的事情,人都以為是已經過去了,此物似已離你遠去了,但其實不然,好比你讀過的書,你吃過的飯,你走過的路,甚至吃過的虧,上過的當。
這些似乎都已經過去的事,但是他們都已經變成于你身體的一部分,變為你的經驗,知識和營養留在身上。
故而一個人現在遇到問題時,所要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其實都是依賴于你過去的經驗實踐而作出的判斷。
反過來,求古于今,謂其不往。
人生總有各種各樣的遺憾,比如說我二十年再努力點,絕不是今天這個鳥樣。
當初我不說那句惹妹子生氣
五百四十八章章馱
的話,她現在早是我老婆了等等。
考試時候那道題如果再認真一點就不會錯了。
但其實不然,就算重活一次,該墮落的還是會墮落,那個妹子也不會成為老婆,遇到那道題目該錯還是會錯。
為什么這樣?因為今天的你與過去的你,所處的條件環境是不一樣的。
就好比我們常常為史書上發生的事情而感到痛心,總想若是我該如何如何,但歷史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當然除非你是穿越者,因為人不是當初那個人了。
故而不要為過去后悔,因為除了自己菜,沒有第二個道理可講。但是你從中吸取了經驗教訓,凡殺不死你的,都使你更強大了。
這就是物不遷論的精髓。
往物而不來,今物何所往?
過去的事情不成為今天的你,那么今天的你又將何處去呢?
咱大宋的國策為啥是要強干弱枝,以文御武呢?明知道練出來的兵都那么爛,打都不能打,為啥不回到唐朝時藩鎮的格局,讓武人為節度使領軍呢?
章越說完之后道:“經即為俗也,為世人約定俗成之理,史看似已是遠去,咱們平日用不著,但遇疑難之時,那便是真的道理!”
“若是人若不顧俗理而行,那么說出的話將無人信服,但一味顧于俗理,如同屈服于流俗,離真正的大道越行越遠了。故而必須以史來糾正經義之謬。”
“吾等為館職,為何要熟讀經史,以備天子顧問?子宣明白了嗎?”
曾布此刻站起身來,方才的傲色絲毫不見,以一副拜服的神情道:“章正高見,布受教了!”
……
章醞醢彩緣潰骸壩喑10畔腿司櫻饔謔7ブ潰ê醭砂苤蠛踔溫抑疲錆躒ゾ橢懟9是本穎y潰源涫薄!
“王公出山,正得其時也,今上求治于大臣,正是我輩建功立業之時,天下除了王公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勝任此事。至于王公向官家變風俗,立法度正為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事。”
王安石聞微微點頭,但面上卻是不置可否的樣子。
章煥砘嵬醢彩淶謀砬椋絳潰骸八獎浞縊祝撾縊祝閌潛境倌暌岳匆蜓鼐傻姆縉寫蟪急寮揖澹渚涫ハ橢裕恢緗褚咽俏<貝嬙鮒鎩!
“經義不變,風俗不會變,朝中這股因循守舊的尸氣便不會散!故而要編寫新的經義,明令推行天下習之,變字太緩,不如一個厲!士子不習新經義者,不許做官!”
“至于立法度,在于如今朝廷威信蕩然無存。無威信則無法度,商鞅南門立木,千金一諾為何?因為要立法度,在于之而必行,行之而必效!”
“當初范文正公變法,滿朝文武反對,官員們都上下不一,又怎怪天下之人將信將疑,于朝廷新頒布律令陽奉陰違,為何這般?就是在于朝廷的威信不立。”
“故而我向王公提請,日后立法,但凡有一句妄議新法者,當立斬于南門之外!”
“放肆!”王安石拍案怒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