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元年a七月,通往京師的官驛不由繁忙起來。雖是大熱天,但不少官員們仍在路上趕路。他們大多是嘉v六年的進士,章越的同年們,他們經過三年任官,必須必須返回汴京,經過審官院,流內銓注授差遣。當然也不是全部,譬如章越,王俊民,黃履,以及五甲進士等等不需注授差遣,至于分配至嶺南,川陜的官員則由在地轉運使除授,以及仕途犯了錯被延了磨勘也沒法到京,最后就是運氣不好提前病逝或辭官的。如今大多數一至四甲進士皆抵至京師,大約有五六十人如此,另還有二三十人在路途上。在汴京城的樊樓中,王陟臣正據一張大桌上與十幾位同年們高談闊論。他前日早已抵至京師,作為章越榜進士第三人,他釋褐后簽判高郵軍,如今正好三年期滿回京注授差遣。坐在王陟臣一旁是王澹拿梅頡孔文仲,因孔子后人的緣故,授秘書省校書郎,??余杭縣縣尉,如今已是京官。呂大臨,??呂大防的弟弟,??張載門下。劉奉世,??劉敞之子。江衍,當初的省元,??釋褐后出任山陰鄞縣主薄。還有七八人都是這一科進士。王陟臣想起三年前在大興國寺藏經閣期集時,在座的一干人何等意氣奮發,如今仕途蹉跎三年,??一些棱角都被官場磨平,磨平不了的,也是被人稱為書生意氣之類的。王陟臣道:“當初我等書名時所‘人臣同國患為忠,不同為逆’,如今經歷宦海,??才知世事艱難。”眾人說得正高興,??聽了王陟臣這一句話,??都是默然。呂大臨開口道:“三年地方為政,??方知以往書生時眼高手低。地方積弊太重,就拿最簡單的勸農桑來說,??有司重重阻礙,??今日調民為役,明日又派衙前,后來又勸民納粟。”“而拿下面的百姓而,要勸引水興修水渠,但卻為地方豪族所阻,這方圓十里的草木泉田都是他們祖上傳下的。百姓若要修水渠,??則需他們點頭。”“我三年在任,??勞而無功,背負了一身罵
名。可惜我為橫渠門下,以事功為要,但最后卻一事無成!”眾人聞也是各自說各自仕官的辛酸經歷。王宓潰骸氨閌怯行奈環Ц海慘泄筧訟嘀形奕四齬俚牡覽恚媸槍漚癲黃疲嗌儆斜Ц河脅鷗傻墓僭北閌欽墼謖飫鎩t誄忻揮腥頌嶁旅嫻男±舳疾喚惴旁諮鄣住!“三年在任,我是不愿回首,日日盼著回京注授的一日。”王陟臣笑了笑道:“諸位要振作精神,??我以為天下之事根本在于朝堂上,??只要諸公有志于刷新政治,何愁這些積弊不能改之。”“我聽聞朝中官員都是商量著請太后還政給官家。到時候必是有一番新氣象。”眾人說說聊聊,一人道:“狀元公與韓衙內,為何遲遲不至?”王宓潰骸澳忝侵峁嗣矗俊另一人道:“早就問過了,韓相公府上何等地方,我說是衙內的同年,他們只說一聲知道了,便讓我回去等消息,連相府的門檻都沒碰過。”“至于狀元公也是事忙,去了他府上多次都不見人。”眾人聞一陣默然。江衍道了一句:“此番同年小聚,他們怕是不會來吧!”眾人一陣沉默。呂大臨道:“當初期集拜過黃甲,大家都是約為兄弟的。”江衍道:“是約為兄弟,但如今二人何等身份。一人中了進士后,又入制科三等,本官已至著作佐郎,管勾交引監。”谷腡<span>“還有一人則是爹爹是定策元老,宰相元臣,二人如今哪會與我等稱兄道弟呢?”聽江衍這么說,眾人都是不接話。王陟臣心想,期集時他結識的江衍那是何等的卓越不群,仿佛天地沒什么事能遮住對方眼般,但如今卻似怨婦般吐起了酸水。一人口快道:“江巨源莫不是當年唱名時忘了出班,以至于今日后悔吧!”此人說完,但見江衍臉色變了。江衍省試第一省元,章越還居其次,按規矩到了殿試唱名時,??若前三名里沒有省元的名字,??省元可以出聲請求天子升甲。
但江衍沒有說,最后吏部只是給了他一個山陰鄞縣主薄。而前三名章越不用說了,陳睦出為太原留守推官,王陟臣是簽判高郵軍,??都是選人第三階。而鄞縣主薄只是選人七階。王陟臣心道,??三年的官場蹉跎,令原來最不在意的人,如今也變得在意了。人都是會變的。“來來,不管狀元公與韓衙內到不到,今日我等久別重逢,大家都要盡興!”說到這里王陟臣舉起酒盞邀眾人共飲化解了氣氛的尷尬,江衍也是舉盞滿飲了一杯苦酒。“此番回京注授,大家都是升遷,這是歡喜事。大家各有各的活法,狀元公與韓衙內與咱們走的不是一條路,咱們不必……”……“是哪個長舌在背后議論我韓某人?”正所謂人未到聲先到,眾人轉頭看去,但見韓忠彥大步流星地走來。這樊樓上的酒客大多都識得韓忠彥,一個個都是起身行禮道:“衙內來了!”“什么風將你吹來了?”韓忠彥對左右酒客點點頭,徑直走至酒桌來。一眾同年為他聲勢所奪都是站起身來。一人悻悻地笑道:“衙內!我并未在背后……”韓忠彥道:“你自己搬張椅來坐!”說完韓忠彥坐在此人位上,對方連忙退在一旁還吩咐店伴給韓忠彥換上新的酒盞筷碟。韓忠彥道:“韓某來遲一步,先自罰三杯!”說完韓忠彥連飲三盞,眾同年們都是轟然叫好。一桌子原先是王陟臣被推坐上座,眾人方才也是隱隱以他為首。但韓忠彥一來,聲勢都為他所奪。韓忠彥釋褐后本一心要去外地為官,但韓琦給他補蔭,改作了京官。但韓忠彥還是執意到地方去,如今回到了京師。韓忠彥對眾人道:“如今流內銓都是員多闕少,吏部一官闕,平常都有五,七人守之,如今官員們為了守一闕,等候在京有至七,八年者。”“不過你們愿意注闕,與我語就是。大家都是同年,兄弟一場,無需與我客氣!”ps第一更,第二更會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