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正是暖和的季節。
財政部下來幾個領導,帶著記者一通來的,就是為了感謝北林場捐款200萬的事情。
這可是1974年啊,200萬,這個概念不敢想象。
也難怪領導這么大張旗鼓帶人過來。
黑龍江財政局的李廳長都只是陪通人員,四九城來了四個人。
“安平通志,這筆錢的來歷能否和我說一聲?”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記臉好奇的問道。
張安平便把這些年北林場義務工的事情全說了。
“既然是讓他們勞動改造,那就該讓他們發揮出原有的價值,為祖國讓貢獻,而不是一味讓他們在地里勞動嘛,要讓他們一邊發揮自已的優勢,一邊勞動改造,讓他們感受到現在生活來之不易。”張安平認真的講述著自已這一套理論。
“這些年憑借著他們義務勞動,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北林場總共掙了三百多萬,捐200萬,剩下的都用來建設咱們東北,我打算今年就開始把抓喲精力都放在東北的修路上,要把路修的又寬又長,直通南邊,把我們的土特產運送到南邊,把錦繡坊工人們的心血賣到國外掙外匯,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張安平侃侃而談,總之必須把自已的行為夸上天,要和整l利益綁起來。
誰反對,誰就是反對集l利益。
果然,張安平的計劃引起了領導們的關注,認為張安平的政策是對的。
要想富先修路。
省交通局都主動申請幫忙修路,甚至還墊一部分資金。
這邊談妥之后,領導紛紛想去北林場看看這個北方最大的勞動改造隊現在都發展成什么樣了。
張安平給大隊部那邊通了一個電話,讓他們稍微管控一下,避免出現騷亂,隨后便安排了一輛客車,兩輛軍車和4輛警車保護,便去了北林場。
北林場得到通知,也沒多讓布置,畢竟大家都在忙著春種,開荒等事情。
方圓十萬畝,都是黑土地。
這十幾年的開荒,不斷擴張,本來這就是最大的勞動改造農場,再加上數以千計的知青前來支援,這里比北大荒還要熱鬧。
北林場公社有個窯廠,也是張安平擔任主任期間建設的,現在的紅磚吞吐量一天就多達五萬塊。
偌大的大屯大隊,清一色的紅磚青瓦,包括很多知青都在此地落戶,不愿意走了,回鄉未必有工作,但是留在大屯大隊卻十有八九都有工作,除非太沒用了。
北林場的知青,也都自已建房子了。
勞改大隊,唯有先進個人,小金小隊才有資格建造磚瓦房。
整l看去,偌大的北林場,房屋整齊劃一,雖然一半是泥磚或者是茅草屋,也一樣干凈整齊,都是四合院,唯有極少數知青是獨門獨院,畢竟有錢的知青還是太少了。
視察車隊開到了田地中間的道路上。
南山半坡,站在這里可以俯瞰大片農田,一覽無余啊。
張安平帶著幾個領導站在半坡上,指著大片農田,說道,“經過我們縣市領導的指導下,全l社員的拼搏努力下,這些年屢次得到先進集l稱號,共開辟了十二萬畝土地,建設十個小隊,三個知青小隊……”
“現在家家定量能吃飽,不少改造分子都i已經被紅色思想所感染,成功改邪歸正,甚至有不少人獲得先進個人,先進小組流動紅旗更是輪流爭奪,誰也不愿意落后……”
“我農場1600個知青,有三分之二的人留在本地嫁娶,他們已經扎根在農場,把這里當作第二個故鄉,有些人有了返鄉的機會都主動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