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炎炎夏日。
其實這個地方的季節并不是一年四季。
而是,只有春夏。
吳秋雨坐在一片瓜田里。
頭頂天,坐在松軟的土地上。
附近的氣息讓她陶醉。
她戴著一頂草帽,一邊寫著日記,將自已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一邊時不時拿起相機拍照。
每一張照片她都會記錄下來。
這里的人們曾為這片土地努力過。
……
“秋雨,別愣著啦,你還不趕緊收拾一下,一會兒咱們要去一趟村子里。”
吳秋雨正拍攝著。
同事,或者說是同學林愛站在地頭沖她喊了一聲。
“哎,來了。”吳秋雨連忙回道。
她收好相機,拿起日記本站了起來,一路往地頭跑去。
林愛道,“陳哥他們已經準備好了,國內下發的補助品也都到了,好多事等著我們去做呢。”
吳秋雨努努嘴,“我還以為來到這就拍拍照,寫寫日記這么簡單呢,沒想到還要干活。”
“那可不,雇了這么多農民來到我們農田,不得發工資啊?”
“還有,每個月還都有生活補助,國內運來了大米和食用油,一會兒還得裝車呢。”林愛說。
這片培育基地是夏國建造的。
這些農民,都是當地雇來的百姓。
吳秋雨跟林愛回到了培育基地。
外面,一群學生、同事,以及上幾屆的哥哥姐姐正在卸貨。
大米、大豆、食用油,還有一些肉類。
這些是給當地農民的一些生活補助。
這個地方太窮了,每個月,都會發放一些。
……
“林愛,吳秋雨,趕緊裝車,把你那攝像機先給我收起來,一會兒你們兩個跟我一組。”
一名青年沖兩女招了下手。
這是同行的趙組長,也是吳秋雨她們分組的老大。
同行的還有其他三個同學。
兩男一女。
他們組總共有六個人,三男三女。
像這種分組,培育基地還有很多。
每個小組都有每個小組的工作。
最基礎的工作,便是從這里做起。
當他們在這里學習到足夠的經驗,就會重新回到他們的學校,發表論文,或是去做一些其他研究。
當然,也有些人愿意留在這里,想要幫助這里的人。
除了趙組長之外,另外兩男一女分別是何琳、陳少陽、楊天業。
吳秋雨收起攝像機,“是是是,全聽組長你安排,今天我們要去哪?遠不遠?”
吳秋雨從大車上卸下來一袋米,裝到了小車上。
同樣在卸貨的還有很多組。
“每一組的貨,都要按照名單上的數目分配,大家不要弄錯了,每個小組都要做好記錄,方便以后查閱。”
一名管理員在一旁吆喝著。
“是。”一群學生回應。
……
“秋雨,你不是愛寫寫畫畫嗎?咱們組就你來登記吧,回頭弄錯了,教授又該罵我們了。”那叫楊天業的同學道。
“我寫就我寫,這還不簡單,你們幾個好好裝貨,可別出錯了,第一次來這里干活,要是出了錯,還不得被人笑話到咱們學校啊。”吳秋雨說。
“行了吧你,少說兩句,你們女人就是話多,干活都沒力氣。”那叫陳少陽的男生說。
“呸呸呸,你們男生身強力壯的,我們女生哪有這么多力氣?你們就應該關照我們。”那叫何琳的女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