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榨油機就放在那里,不吃草不吃料的,又沒什么損失。
這六個人,都是蘇韻婉覺得平時和她關系相處不錯的。主要就是在作坊里面榨豆油。
這些人中就包括王嬸子和周映雪的娘,其余幾人,都是村里平日里比較老實肯干的婦人。
她們每天工作四個時辰,每月有五天的休息,每月的工錢是八百文。
榨油機每天工作四個時辰,能榨出20斤豆油,這樣一來,蘇韻婉的作坊每天就可以出產120斤的油。
與此同時,蘇韻婉又讓何項北幫忙,找了一家泥窯,定制了一千個十斤和五斤容量的壇子。
豆油制作好后,就直接裝入壇中密封。
這樣不但衛生,保存的時間還會更長。
作坊連續工作了幾天,蘇韻婉這里就存了六百斤的豆油。
她又讓何項北上職時候,順路去旭日書局看一看,付恒信是否還在落日鎮,若是他還在,就請來家里一趟。
目前豆油產量低,不適合在市場上大面積推廣,前期就先與酒樓合作最方便,也省去了蘇韻婉到處找銷路的煩惱。
何項北去旭日書局,詢問付恒信是否在,孫掌柜告知他,大公子已經離開數日。
他就想著,到縣城再尋一家酒樓問問。
誰知,他一腳剛剛邁出旭日書局的門檻兒,就看到遠處駛來一輛外觀十分騷包的馬車。
這正是付恒信的專屬座駕。
何項北急著去衙門上職,簡單將事情與付恒信說了一下,后者聽說有這么好的油,馬不停蹄直接趕去了麥禾村。
蘇韻婉沒有急著向付恒信推薦豆油,而是親自下廚炒了幾道小菜讓他品嘗。
付恒信對豆油做出來的菜肴贊不絕口。
最后兩人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