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蘇韻婉的報價,和許氏一起的婦人震驚了。
“你說什么,這東西竟然要五文錢一斤?”也太貴了些。
其實,蘇韻婉是經過再三衡量后,才給豆腐定的價格。
豆腐的成本雖低,但制作過程卻很耗費體力,而且又是新鮮吃食。
五文錢,對于村里人來說,也是消費得起的價格。
比起前世李子安在京城里將豆腐售賣到二兩銀子一斤,要便宜多了。
蘇韻婉笑著對那婦人說:“趙嬸子,這豆腐制作很耗費體力,而且一斤有這么多呢,已經不算貴了。”她比量差不多一斤豆腐的大小。
王嬸子也有點嫌豆腐貴,可剛剛嘗了一口,是真的好吃。
她不管同伴如何想,一咬牙,在口袋里拿出十個銅板。
“給我來兩斤,晚上給家里人做道像樣的菜。”
天天吃野菜,早就吃夠了,偶爾換換口味也沒啥。
許氏連忙稱了二斤豆腐給王嬸子:“回去以后就紅燒,紅燒的最好吃。”她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那兩個婦人見王嬸子買了豆腐,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也咬牙每人買了一斤。
就這樣,蘇韻婉與許氏的豆腐生意開張,就賣掉了四斤。
許氏笑得見牙不見眼:“韻婉啊,沒想到,咱們的豆腐還真能賣出去。”
“娘,豆腐這么好吃,保證他們吃過了還想買。”蘇韻婉對此絕對有自信。
王嬸子和那兩個婦人,回到村里逢人便說,何家賣的豆腐五文錢一斤,可好吃了。
有一些家里日子不是特別緊巴的婦人,就陸陸續續去何家買豆腐。
有人買一斤,有人買二斤,不多時,攤位上的十三斤豆腐就銷售一空。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