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于巴國那種寄生有『白蠟蟲』的所謂寶樹,趙弘潤亦記在心里。
畢竟,石蠟(分解石油所得)以目前大魏的工藝根本無從獲得,因此,白蠟勢必會成為蠟燭的主要原料,這就意味著,趙弘潤有朝一日勢必會用白蠟徹底取代動物的油脂,如此一來,巴國的白蠟樹與白蠟蟲,就成為了他勢必要奪取的東西。
而針對此事,搶并不是一個好辦法,畢竟巴人有可能本著『我無法擁有你也得不到』的破罐破摔心理,直接將那些樹木給毀了。那趙弘潤恐怕就要傻眼了。
畢竟培養一棵樹,最起碼也要十年光景,而他趙弘潤又有幾個十年?
因此可以的話,趙弘潤還是傾向于用和平手段獲取那些東西。
至于萬一得不到。那就只能老老實實地用動物油脂制作蠟燭了。
不得不說,冶造局的工匠們的確是工藝精湛,盡管他們對制作蠟燭也沒有多少經驗,但是多少有些觸類旁通的意思,他們將從市集買來的大量的豬的油脂。倒入一口大鍋內,煎出油脂,過濾掉表層的雜質,隨后摻入些松脂與另外一些趙弘潤叫不出名
字來的粉末。
最后的最后,便是按照趙弘潤所要求的,加入了些鹽巴,隨后繼續攪拌均勻。
而在此之后,將其倒入一個個早已事先準備好的模具中。
只見那些模具,皆是半圓狀的凹陷。
在這些模具內的燭油尚且冷卻之前,冶造局的工匠們又將事先準備的棉線放在方面。待等油脂即將完全凝固時,快速將其覆蓋到另外一個并未添加棉線,并且裝滿了尚未凝聚的燭油的模具上,待等這兩塊模具內的燭油冷卻下來的之后,冶造局便獲得了一支蠟燭。
“殿下,讓您久等了。”
局丞王甫將凝固后的第一支蠟燭,交到了趙弘潤手中。
趙弘潤接過蠟燭,左右瞧了瞧,甚至于,與另外一些還未凝固的蠟燭比了比。
不得不說。冶造局的工匠所做的活就是嚴謹,尤其是在趙弘潤更進了度量衡后,在度量方便尤其變得精確,這不。只見這批幾十支蠟燭從外表看來幾乎一模一樣,而且做工精細,很難想象竟是只能賣十個銅錢一支的蠟燭。
但是即便如此,趙弘潤還是發現了種種問題。
首先是這種生產方式耗時久、工藝復雜,需要的人力大,除非趙弘潤征集個幾萬人一同參與制造。而且還是日夜不停地制造,否則,他想用冶造局所生產的蠟燭成為大魏市場上蠟燭的主流,想也別想。
無他,因為單位時間內的產量不足,遠遠低于趙弘潤的估算。
如此也難怪即便是用動物油脂為原料的蠟燭,在市場上的價格亦居高不下,原因就在于產量。
產量的問題,讓本來有雄心壯志想占據大魏市場主流的趙弘潤,就仿佛給迎面被潑了一盆冷水似的,心中的熱情全熄滅了。
『要想一個更快更便捷的量產方式!』
隨手將蠟燭遞給王甫,趙弘潤拿起不遠處兩只空的模具,反復觀察端詳著。
良久,他開口問道:“王甫,若是我冶造局打造幾架大型的模具,產量蠟燭,辦得到么?”
王甫聞猶豫了一下,沉吟道:“恐怕不能解決棉芯問題。”
趙弘潤沉默了。
是的,蠟燭的工藝之所以復雜,原因就在于中間那根棉芯,若沒有這根棉芯的話,誰都能輕輕松松地大量生產。
這也正是有段時間,大魏市場上充斥著一批沒有棉芯的假蠟燭的原因。
“先將這個項目擱置吧。”
趙弘潤放下了手中的兩只模具,頗有些失望地說道。
身后局丞王甫聞一愣,表情有些尷尬:“殿下莫不是想放棄這個掙錢的法子?”
『放棄?』
趙弘潤回頭瞧了一眼王甫,笑著說道:“為何要放棄?本王所掌的冶造局,可有的人才啊!……召集局內所有工匠,一同探討此事,誰若是想出絕妙的法子替本王解決了這個難題,本王賞他兩千兩白銀!”
“兩……千兩?”局丞王甫驚地連連咽著唾沫,畢竟,那可是一筆相當于他一年俸祿的巨額賞賜。
“是!”
當日,整個冶造局的工匠們在聽到了這個懸賞后,當即便沸騰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