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想的有些樂觀。
八百多名戰兵和預備兵中,身高超過一米九的壯漢,寥寥無幾。
算上流民,也只湊出三十多個勉強合格的。
林川不得不將選拔標準降至一米八左右,才終于湊齊了一支百人隊。
獨眼龍站在隊伍最前列,興奮不已。
他本就身材魁梧,早被林川內定為陌刀隊的百戶,如今終于如愿以償。
陌刀隊成立,不代表戰斗力就形成了。
真正的陌刀手,應當身披重甲,正面硬撼敵軍鐵騎。
然而,在大乾王朝,重甲極為稀缺,只有皇家御林軍和虎賁衛的親衛營才有配備。
即便是鎮北軍精銳的西隴衛,也僅裝備輕便的鐵甲或鎖甲。
鐵林谷目前的鍛造能力,尚不足以量產重甲。
因此,林川只能讓他們先練刀,把身體練硬朗。
陌刀隊的訓練,從組建的第一天起,就極為嚴苛。
每日負重行軍三十里,舉石鎖練臂力,揮動特制的粗木棍,反復練習“劈、砍、掃”三個動作。
枯燥、疲憊,甚至痛苦。
但無人抱怨。
因為加入陌刀隊,就意味著鐵林谷最高的軍餉:
每月四兩銀子,一日三餐皆有肉食!
這樣的待遇,連普通戰兵都眼紅不已。
……
軍械庫里。
林川細細打量著眼前的重弩。
這把重弩是鎮北王賞賜的三十臺之一,通體用上好的柘木打造,弩臂上還烙著軍器監的印記。
“大人,這重弩每臺需三人操作,射程可達三四百步。”
身后的匠人小心翼翼地解釋,“只是上弦太慢,熟練的弩手也要十幾息才能發一箭。”
“三四百步?”林川吃了一驚。
這個距離遠超弓箭的射程了。
“為何邊軍里沒有重弩營?”
“這……小人就不知道了……”
林川點點頭。
這種問題,一個匠人自然是回答不出來。
對于弩,他熟悉無比。
要知道,在后世的特種部隊里,弓弩也是標準配備。
眼前的重弩確實威力驚人,二三百步都能貫穿韃子的護甲,精準度也遠超弓箭。
可它也有明顯的缺點。
首先是機動性。
這臺重弩凈重就達八十斤,需要兩匹馱馬運輸。行軍時還要拆卸組裝,耗時費力。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這樣的笨重裝備往往跟不上部隊的轉移速度。
其次是操作難度。
訓練一個合格的重弩手需要三個月,而培養弓箭手只需月余。
更致命的是,重弩上弦緩慢,熟練弩手每分鐘最多發射三箭,在遭遇騎兵沖鋒時,這個射速遠遠不夠。
可缺點再多,這射程的優點,也實在讓人難以抗拒。
“這種重弩……可以仿制嗎?”
“大人,可以仿制,就是造價……可能會高些。光這一支弩箭,就至少兩百文……”
“兩百文……”林川低聲重復道。
一個勞工辛苦勞作一個月,才能換來四支這樣的弩箭。
如此高昂的成本,難怪普通軍隊根本負擔不起成建制的重弩營。
可林川根本不在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