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采女思索該用什么圖案,給皇上繡荷包。
葉貴人稍有些魂不守舍,手藏在袖子里,像在緊緊捏著荷包。
看她的樣子,韓舒宜終于從記憶里翻找到,到底在哪兒看過這個荷包。
行宮,湖邊,燒過的荷包,還有葉貴人垂淚和遺憾的表情,閃電一樣劃過腦海。
一個荷包,珍而重之?沒了一個,還要重繡一個?或者一開始就做了好幾個?
含義,惹人深思。
韓舒宜沒開口,正想說點什么話題岔開,突然看到御花園里的小溪,順水飄來一盞精巧的花燈。
“咦,好精致啊!”向采女跑到小溪邊看,撈起那盞花燈。
花燈不過巴掌大,手工做的很精巧,但是染色紙上,有反復折過的痕跡。顯然做花燈的人,不是一次成功。
再細看,會發現花瓣上,用蠅頭小楷抄寫著《法華經》,字跡纖巧,又不影響花燈的美觀,要寫到這樣的程度,殊為不易。
“哇,好生用心吶!”
向采女還在感嘆,祈福花燈能做到這個程度,肯定花了不少心思。
韓舒宜已經讓手腳快的金錠,去小溪的源頭,看看是誰在放花燈。
金錠不一會兒就回來了,輕聲道,“娘娘,奴才看到了,是璇采女,就帶了一個宮女,素服在前頭放花燈。”
喔,懂了,璇采女換策略了。
向采女還沒反應,葉貴人先若有所思,“璇采女,準備以此挽回皇上的心嗎?”
“多半是的,璇采女也是用心了。”韓舒宜淡淡道。
“璇采女怎么會選祈福花燈這招呢?”向采女還在疑惑。
韓舒宜斜睨她一眼,真笨!當初她教向采女抄經文,不就是同樣的策略嗎?
親手抄,表誠意,不張揚,一直等到目標發現,才默默承認。
雖然受累吃苦,但對于求原諒求和解來說,是非常管用的。
也不知璇采女是大徹大悟,還是有高人指點,選了這么做。
*
這些暫時跟韓舒宜無關,她也不會去阻攔璇采女的謀劃。
向采女想去看璇采女準備了多少花燈,韓舒宜便打道回宮。
等剩下葉貴人跟她并肩而行時,韓舒宜試探說,“葉妹妹手藝的確精巧,不知道剛才的荷包,方便借給我的宮女看看針腳嗎?也好讓她們學一學手法。”
葉貴人一愣,婉拒了,“這手工不夠好,若是娘娘喜歡,嬪妾另送幾個更好的來。”
“另送就不必了,我是瞧著剛才的荷包,圖案精巧,像是在哪兒見過的舊荷包,所以想看個清楚,回憶回憶。”韓舒宜淺淺一笑,“也有可能是本宮記岔了。”
葉貴人手一抖,像是掩飾什么,開口解釋,“這就是市面上很常見的竹子圖案,君子如竹嘛。當初嬪妾做了一個,送給自家哥哥。等嬪妾要入宮了,哥哥又去寺廟里求了平安符,裝在荷包里還給嬪妾,荷包普通,但是哥哥的情誼無價,所以嬪妾才好好收著。”
“估計也是這樣,娘娘才在哪兒見過。”
“或許是吧,葉妹妹一提,倒是讓本宮想起自已的哥哥了。”韓舒宜展顏一笑,“惦記親人的心思,都是一樣的。”
隨后把話題轉向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