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嬤嬤,線索斷了,再查便要去宮外,本宮只能先回話了。”
韓舒宜嘆著氣,終究還是人手不足,防范不足。
喬嬤嬤忙說,“好在事情真相,還是查出來了,娘娘不用擔心回話的事。”
喬嬤嬤心底有底,能夠有本事指揮宮人,殺小太監滅口的,就那么幾位主子。
喬嬤嬤也是這么跟太后回話的,畢竟人手是她們帶的,居然泄露消息,嬤嬤也有責任。
太后聽聞后震怒,她還以為福壽宮的籬笆扎的牢,沒想到手都伸到她宮里來了!當真可惡。
韓舒宜溫軟語勸道,“太后別氣,興許是巧合,畢竟吃壞肚子也常見。”
是不是意外,太后心里自有想法,她對韓舒宜也溫和道,“你能查到真相,是個能干的,哀家記住了。”
“皇帝待會兒到,你莫說話。”
韓舒宜謝過太后好意,她心知這事是丑聞,提話題的人很難不被遷怒,惹人討厭。
皇帝忙過政務,到福壽宮請安,喬嬤嬤就站了出來,說起常更衣失子的事。
常更衣受宮女環兒蒙騙,誤服藥物,最后才會產下夭折的孩子。
而環兒,是被雜物房的一個太監哄騙的。
惠昭儀宮里的采蘭,也是被同一個太監煽動,才會冒頭,指證惠昭儀謀害常更衣的孩子。
喬嬤嬤把證據都擺了出來,人證物證俱全。
皇帝瞥了一眼,怒不可遏,“當真可恨!這太監死不足惜!他叫什么名字?”
“這太監當然死不足惜,而且,他也確實死了。”太后嘆著氣,“皇帝,還要繼續查的話,線索在宮外。”
那藥物,肯定是從宮外偷渡進來的。
“查!何歡,你拿著這些證據,繼續追查!”
何歡硬著頭皮接過證據。
韓舒宜心道,何歡作為太監首領,有句話叫縣官不如現管,查太監們的彎彎繞,更順手。
故而出福壽宮時,韓舒宜滿目感激:“皇上真好,愿意查清真相。”
“朕若不查,是不是就不好了?!”皇帝調侃后說,“事關皇嗣,朕也想知道,誰這么大膽。”
居然用這么曲折隱晦的法子來害人,當真是要正一正后宮風氣了!
同時,皇帝對皇后也有些不滿,沒有確鑿證據就鬧的合宮不寧,議論紛紛,還差點傷到惠昭儀的胎兒,實在處事不夠沉穩。
該給她提個醒了。
所以韓舒宜去找惠昭儀說話時,正聽宮人傳來一個消息。
皇后因為身體不適,犯了頭痛病,恐怕有半年不能理事,諸位宮妃都暫時不用去請安,讓皇后靜養。
那就是奪了皇后的宮權,要讓她好好靜靜的意思。
“痛快!”惠昭儀不光記恨幕后黑手,也記恨皇后的推波助瀾,若不是皇后咄咄緊逼,她真要被當場掌嘴了。
這是羞辱,大過處罰。
“皇后娘娘的性子,唉....”韓舒宜嘆氣。
其實皇后何必擅自行動呢,本朝無大過不廢后,皇后又是皇帝的結發妻子,地位穩固,好好端坐釣魚臺,欣賞底下的妃子們爭相討好,就行了。
“你猜,這次幕后策劃的,是誰?”
惠昭儀跟韓舒宜對視,兩人眼里只有一個候選,那就是苗妃。
只有苗妃才有這個手段,這個能力,驅使這么多宮人,換成韓舒宜,光是托人往宮里送藥草,就難住了。
且苗妃最可惡的地方還在于,想一魚兩吃。害了常更衣不說,順手還把鍋甩到惠昭儀頭上,把自已撇的清白干凈。
至于傷害惠昭儀身孕的事,她更是把鍋甩的干凈,利用皇后算盤落空,惱羞成怒的心思,全力拱火,不論成不成功,她只有賺的份兒。
真是雙贏,苗妃贏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