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思一直被否,說不貼合市場,沒有賣點;好不容易構思ok了,大綱也弄出來了,她躍躍欲試準備動筆,編輯一個電話過來,說她大綱不行,要改。
等按照編輯的建議改完大綱,宜敏卻再也沒有動筆的沖動了。
對此,她自己也很苦惱。
是靈感枯竭了嗎?
明明她腦子里有很多故事、很多構思、很多想法。
是心有余,力不足,動筆艱難嗎?
但她每天都保持著寫作的習慣,十年間,累積下來的文字也有近百萬了,但都是被編輯否定的構思,她當練筆寫出來玩的。
沒有對外發行,除了蘇晉興,甚至沒給其他人看過。
要說這十年,一點產出沒有,那也不是。
按照編輯的要求,她寫了一本校園青春文學,據說是出版公司想幫她推影視版權,剛好那段時間青春校園題材的電視劇爆火。
但這并不是宜敏擅長的類型,所以她寫得非常不順,磕磕絆絆,足足用了兩年時間才寫完。
等正式出版發售,又過去一年,而那時的影視風向早就變了。
青春題材成了爛大街的“無病呻吟文學”。
宜敏因此被罵得很慘。
老讀者說她“諂媚市場,自食其果”,書評人批判她“鼓吹早戀,價值觀有問題”。
網友更是嘴不留情,說她江郎才盡,戀愛腦上頭,好好的懸疑驚悚不寫了,去寫青春文學。
更有人陰謀論說她賣筆名,皮下早就換人了。
那段時間,宜敏差點抑郁。
幸好有丈夫女兒的陪伴,才讓她慢慢走出陰霾,但從那之后,她就不再上網,連手機都是用的老人機。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