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勞動節最后一天。
勒拿河自南向北,將原薩哈共和國一分為二,西岸一側仍然歸俄國,而東岸一側則歸還給了東大。
自遠東戰爭結束后,兩國在勒拿河兩岸部署了邊防部隊,其中,勒拿河中游的一個城市是雙方布防的重點,可以說是整個勒拿河防御線的關鍵支點。
原薩哈共和國的首府在勒拿河西岸,便是有名的寒都雅庫茨克市。
這座城市就建在勒拿河西岸的永久凍土層上,除了表面那一米多的積雪會融化,再往下就是幾萬年都不曾融化的凍土。
蘇聯科學家在這里挖出了幾萬年前的猛犸尸體,不但沒有腐爛,反而栩栩如生,新鮮得很!
雅庫茨克東面,只隔了一條勒拿河,卻是另一幅光景。
東岸本就只有寥寥幾個城鎮,當年這里的居民基本選擇了過河回到俄國。
東大索性把這里改成了兵城,行政等級為地級市,叫做紅星市,常駐一個邊防團和一個武警機動師,且進駐了一些國企,以林木企業為主。
也正因為這里是東大邊防駐防的重點,這一次蘇軍的調動并沒有放在雅庫茨克,而是放在了氣候要暖和許多的貝加爾湖北部地區。
然而,誰也沒有料到,第一槍會在這里打響。
紅星市南邊有一處庫房,儲存著紅星供銷社的物資。
因為軍管的原因,邊境地區的的非軍事單位的物資由供銷系統負責提供,但是并不限制配給,只要有錢都能買到東西。
紅星市目前沒有自產糧食的能力,大部分物資全靠內陸運過來,所以,對物資的供應還是有一些限制的。
每一周,都有車隊跋涉千里往供銷庫房運送生活物資,維系著紅星市的日常運轉。
前往供銷庫房的公路,有一段是貼著勒拿河岸邊走的,與對面的雅庫茨克隔河相望。
對面的老毛子不止一次羨慕地看著這邊的車隊在庫房里進進出出,運來大量物資,又運出大量物資進行售賣或者分發。
糧食危機早已經蔓延到了雅庫茨克,城里也早已經實行了配給制,配給量越來越少,面包的質量也越來越差。
把供銷庫房放在雅庫茨克市民隔著河就看到的地方,這是攻心的計策。
今天的車隊駛入了沿河路線,長龍一般的重載卡車緩緩前行。
突然,河對岸發出一排閃光,隨即是槍聲,繼而密集的子彈擊中了卡車的駕駛艙。
好幾位駕駛員被當場擊中,犧牲之前踩下了剎車,保住物資。
一通密集射擊,整個車隊都被覆蓋了,而且彈著點都是在駕駛艙,顯然,這是一伙職業軍人,他們的目標是車上的物資。
果不其然,十幾條沖鋒舟從對岸的隱蔽處沖出來,迅速登上對岸,沖上公路,以極快的速度把車上的物資轉移到沖鋒舟上。
他們的動作飛快。
最近的武警部隊反應也不慢,槍響之后,直接就觸發了緊急機制,值勤的武警中隊乘車沖過來,和那伙武裝人員交上了火。
一時之間,槍聲大作,雙方激烈交火。
邊防部隊的應急分隊迅速趕到,僵持的態勢很快就被打破了了,經過十幾分鐘的交火,越過河界登陸過來的武裝人員被擊潰了,但仍然有不少人攜帶著物資順利回到了對岸。
駐紅星市的邊防團團長按照預案展開部隊,同時對西案的軍事目標進行炮擊,這是反擊的必然程序!
雅庫茨克的守備部隊被打蒙了,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等他們反應過來,所有的軍事目標、防御陣地都被東大邊防團的火力死死鎖定持續覆蓋了。
邊防團的炮兵營可不是吃干飯的,他們配備了122毫米車載榴彈炮、90毫米40管火箭炮、120毫米迫擊炮,重火力非常的強悍。
尤其是120毫米迫擊炮,這玩意兒每個步兵連都有!
而且,炮兵營的120毫米迫擊炮是裝在輪式裝甲車上的速射型!
雅庫茨克守備部隊的軍事目標、防御陣地什么的,位置參數早就在邊防團的射擊諸元表里,值班火炮甚至有預瞄。
這一通打,直接把雅庫茨克守備部隊給打蒙了。
最厲害的是,緊急機制一啟動,后方的路空軍值班部隊立即做出了反應。
啟動預案后不到二十分鐘,三批六架殲-10d戰斗機臨空,對雅庫茨克地區的軍事目標實施了精確打擊!
緊接著,五百公里外的陸航強-6攻擊機部隊來了,對雅庫茨克守備部隊進行了狂轟濫炸!
啟動預案后三十分鐘,殲-11b機隊出現在雅庫茨克-->>東面約100公里的地方,一批12架,一線展開,使用了防區外攻擊彈藥對雅庫茨克西邊縱深的蘇軍軍事目標實施了精確打擊。
其中的重點是蘇軍的雷達站和后勤倉庫。
在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里,東大邊防一級戰備反擊機制各作戰單元全部做出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