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根生從軍區招待所回省府招待所的路上,就一直在抽涼氣,抽到他那顆蛀牙發痛,都忍不住一陣一陣的驚嘆和忐忑。
對東大政府來說,高速鐵路不算是什么新鮮事物了。
當年就認真考察過小日本的新干線,而且有引進的意思。
平均時速不到80公里每小時的普通列車,在運輸效率上,與動輒200公里每小時以上時速的高速鐵路相比,不是效率倍于那么簡單。
在經濟活動協作和流動上,運轉和交換的效率,極容易由量變產生質變。
政府看到了高速鐵路的優勢,鐵道部也看到了,問題是,鋪開建設高速鐵路的前期投入巨大。
東大是一個大國,是否需要全國高速鐵路網,還是只需要用高速鐵路將幾個主要的人口特大城市、經濟特大地區連接起來。
而且,在高速鐵路的具體選擇上也有多種,比如磁浮列車,鐵道部反而是先對這項技術進行研究。
現在,李干提出了明確的建議,從西德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日本新日鐵三家當中,把技術拆分成若干項,有選擇性地挑選出來進行合作,從而形成自己的技術基礎,再在這個基礎上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技術。
這個路子是軍工行業屢試不爽的方式。
最突出的就是航空業,東大現在的軍用航空業已經處于世界領跑位置,前前后后不到十年的時間。
馮根生沒有猶豫,立即按照李干的建議以及粵省提出的高速城際高速鐵路規劃來制定方案。
鐵道部的老部長再有一年就到齡了,他這位第一副部長是否可以順利接任,還是從其他地方調任,還是一個未知數。
就他的個人政治前途而,眼下是拼一把的機會。
他不像李干那樣有超前意識,完全不知道高速鐵路迸發出來的威力。
就物流而,高鐵的出現,會將專遞包裹的郵費從38塊打到12塊!
這不僅僅是運輸成本大幅降低那么簡單,而是整個流轉速度以一種人們前所未有的速度運行起來。
在當前,北方人要吃到南方的水果菜蔬,通常需要進行處理,比如對一些南方蔬菜進行腌制處理,然后再往北方輸送,否則在運輸過程中就會壞掉。
南港地區每個縣都有北運菜公司,國營單位,每年收購果蔬進行處理后,由火車運往北方各地。
如果有高速鐵路呢?
東北人民能夠在晚飯的時候,吃上南方人民早上摘下來的水果或者收割下來的蔬菜。
這在當前是不敢想象的。
當然,在另一個時空里,高鐵光是客運就搞不掂了,壓根沒有運力放在貨運上,這一點同樣是許多人想不到的。
大家都想不到,自己國家的經濟會發展到這樣一個規模。
馮根生下了決心后,一不做二不休。
他把粵省的城際高速鐵路網絡對接到了全國鐵路建設規劃圖里!
也就是說,根據國家的規劃,從粵省的規劃里選幾條線路提升為國家項目,作為鐵道大動脈。
1980年,國家制定了鐵路三期規劃,分別為近期規劃、中長期規劃和遠期規劃里。
其中,計劃用20年的時間,到2000年,國家鐵路要建成八橫八縱格局,即八條縱向通道和八條橫向通道。
其中,沿海通道是濱城至“酒杯敲鋼琴”市,貫通東部沿海經濟帶。
這里面,在粵省境內的里程將近900公里。
沿海通道規劃的線路走向,能把粵省70的地市串起來,如果用城際高速鐵路作為支線,那么,除了粵北的南關市,其他地市所有的支線建設長度不超過100公里。
粵省有這個錢!
要是按照李干的建議,把沿海通道規劃的普通鐵路換成高速鐵路,單單在粵省,其通車里程就絕對在1500公里以上。
最關鍵的是,南關市是粵省北上、南下粵省的門戶,而京港澳通道,正正的從那里經過。
如此一來,兩縱就能把粵省的交通盤活了!
而在八橫八縱線路里,國家是明確了要建設西北至羊城、西南至羊城的通道!
將粵省的兩條橫向城際高速鐵路線和一條縱向城際高速鐵路線納入國家規劃,粵省想必是愿意的。
馮根生立即跑去見李干,把自己的想法提了出來,末了說,“高鐵是新事物,投入大,鐵道部肯定拿不出那么多錢來,如果粵省能承擔大部分投資,這盤棋就算是活了。”
李干看著馮根生,頗有刮目相看的意味,他笑道,“一橫一豎,首期開建1500公里里程的高鐵,馮副部長,別的先不說,光是這份魄力就值得敬佩。”
馮根生略帶苦笑說,“慚愧慚愧,都說鐵道部是鐵老大,可別人不知道,李局您是清楚的,家大業大,鐵道部背負的責任和職責也大,這一攤子坐起來不容易。”
“我們在西北西南還有三條戰略干線在建設,西南那條搞了十多年了,光是每年犧牲的職工就有兩位數……”
他眼睛里帶著晶瑩。
沒有裝的成分,馮根生就是當年第一批鐵道兵部隊就地轉業的干部,全程參與建設了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他是貨真價實的基層成長起來的高級干部。
李干緩緩點頭,“我非常能夠理解,就在此時此刻,鐵道工程兵的兄弟們,在日以繼夜地鑿著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通道。”
“老馮,你也別挑我理,說到根上,你半輩子都奉獻給了軍隊,咱們是一家人。”
馮根生哽咽起來,擦著眼淚點著頭。
李干沉聲說,“我們面臨的國際形勢越來越復雜,外部環境越來越緊張。南方地區變成前沿陣地是極有可能的,同時,南方地區絕對是我們最大的前進基地。”
“這1500公里高速鐵路,我會盡全力支持,你們盡管提出方案,完善方案,我能出力的,絕不會收著。”
馮根生當即挺胸抬頭,擲地有聲地說,“李局,有您這句話,我就什么顧慮都沒有了。這個部長當不當,我的意愿真的沒有那么強烈。我都這個年紀了,能在退休之前為黨和人民再做點事,這輩子足矣。”
做事的第一要素是態度,態度不端正,能力再強也很難把事情做得圓滿。
馮根生當然會考慮自己的個人前途,官當到這個份上,離正部級就差臨門一腳,不在乎才不正常。
但要看和什么對比。
他從當前這件事情里看出了遠比他個人前途更重要的戰略意義,那就舍我其誰了。
1500公里的高鐵建設,這是一次賭博。
馮根生賭上了他的個人前途,張省長也同樣如此。
或者說,這一屆的省政府班子都賭上了他們的個人前途。
西德西門子、法國阿爾斯特、日本新日鐵三家公司開出來的每公里造價都在13-18億東大幣之間。
新日鐵最離譜,開出了18億東大幣每公里的價格。
李干提前告訴了馮根生和張省長,小日本1964年開通的東海道新干線,286公里總造價是450億東大幣。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令東大人根本無法接受的造價。
馮根生和張省長并沒有覺得意外,外國人漫天要價是肯定的,誰讓你沒有相關技術呢?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在1987年,東大不會花1個億去建設1公里高速鐵路。
第一次詢價后,新成立的羊城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就沒有了下一步消息。
不久后,他們都發現,羊城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在私下里和其他公司接觸,談的不是總包價格,而是具體到了某一項技術。
法國阿爾斯通公司是最積極的,他們提出了轉讓高鐵技術的前提——采購150列動車,車廂可以在東大境內設立合資工資進行制造。
法國的高速鐵路再怎么發展,攏共就那么點地方,阿爾斯通的主要市場在海外,在亞洲。
但是,這個條件同樣被羊城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拒絕了,提出最多采購16列動車和96節車廂,隨即阿爾斯通要轉讓全套技術。
全套技術包含了鐵路線建設技術和動車技術。
法國人拒絕了。
這時,西德西門子公司反應過來了。
他們的想法更徹底,現在他媽的祖國還沒統一呢,國內根本搞不成高速鐵路,先把技術變現一波再說。
西德人一步到位,把所有的技術明碼標記售賣,不用先采購成品,只要給得起錢,技術拿走。
他們滿以為這樣會打動東大人。
然而,東大人跟菜市場大媽似的,挑挑揀揀一番后,只選了幾項技術,然后往死里砍價。
德國人還在猶豫的時候,法國人反應過來了。
論徹底,他們更徹底,要知道,法國人是最先和東大做精密技術生意的歐洲國家之一,不比表里不一的英國白皮豬晚多少。
阿爾斯通公司立即拿出了一份可以說是伺候到家的服務合同,幫助羊城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從無到有把高速鐵路搞起來,而且是最先進的運營時速達到250公里的技術。
他們開出了一口價,在他們看來,這個價格是特惠的。
當然,相比其他兩家公司和此前的報價,這個價格的確是特惠獨享。
方案擺在了李干面前。
實事求是地說,他對這個方案是動了心的,現在多花一些錢,提-->>前二十年開建高速鐵路,這個代價值得付出。
顯然,馮根生和張省長他們也這么想的,否則這個方案不會出現在李干的案頭。
不過,一直關注著談判進展的李干,敏銳地察覺到,當前的進度還沒有到對方的底線,尤其是西德西門子公司。
他其中一個依據就是,蘇聯給歐洲各國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東西德暗中聯系實現統一的活動被蘇聯秘密撲滅后,西德再一次感受到了莫斯科堅決的態度,以及北極熊的蠻橫和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