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泰空軍基地機關樓,司令員辦公室里。
李干、張二標、孫山、張遠四人都在這里,他們神情凝重地坐在那里,耐心地等待著。
與此同時,千里之外的農科院那邊的專家,正在對衛星拍攝到的照片進行分析。
足足等了一個小時,對外通訊的那部電話機驟然響起。
張二標等三人看向李干。
李干拿起話筒,“38325部隊。”
“李師長,我是章世平。”
李干連忙說,“章教授,我是李干。”
章世平是世界上都負有盛名的農業專家。
他沉聲說,“根據我的分析,圖片里的小麥八成是活不成了,來年歉收是肯定的。”
“冬小麥播種時間是9月到11月份,也就是說,這些小麥剛剛種下去,下點雪是好事,瑞雪兆豐年,來年3月份4月份收獲會很好。”
“不過,凡事就怕過度,這么極端的天氣下,小麥是活不成的,等到來年開春天氣暖和,要是并發蟲災,可能就顆粒無收了。”
李干心里一沉,吸了口氣,沉聲道,“章教授,我們可能得請你過來一趟。”
“沒問題。”章世平什么都沒問,關系到部隊的事情,讓怎么干怎么干就是了。
掛了電話,李干立即拿起內部電話機撥到了情報局局長辦公室。
陸近山很快接了電話,“阿干,我是陸近山。”
李干沉聲說,“通知基輔站的人調查烏克蘭平原的播種情況以及當前農作物的存活情況,把關于蘇聯糧食儲備的資料帶過來,我在阿泰等你。”
“是,我這就去辦!”陸近山心中一凜。
放下話筒,李干看著三人,說,“烏克蘭平原秋小麥歉收基本沒跑了。”
張二標倒抽了一口涼氣。
孫山和張遠臉色凝重,但是,他們卻不明白李干和張二標在擔心什么。
李干沉聲道,“四年前,蘇聯爆發糧食危機,我們頂著西方國家的壓力,用糧食和他們換重工業產品,幫助蘇聯人民度過了難關。”
“這一次,烏克蘭平原秋小麥歉收,勢必會影響到春小麥的播種,蘇聯可能會再次爆發糧食危機。”
這時,孫山渾身一震,眼珠子圓瞪,呆呆地看著李干。
他突然明白了李干為什么會如此關注幾千公里之外的烏克蘭平原農作物情況。
蘇聯的糧食安全是非常脆弱的,這個國家從成立那天起,就從來沒有真正解決過糧食安全問題。
集體農莊模式,在度過了前期的熱潮,糧食產量連年下跌,生產力無法得到解放,以至于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糧食用于彌補缺口。
作為聯盟的核心主體,俄國的糧食安全最為致命。
他們百分之六十糧食來自烏克蘭平原,而整個聯盟里,烏克蘭平原提供一多半的糧食。
作為聯盟的糧倉,烏克蘭平原的一點風吹草動,直接影響著社會穩定。
不挨餓是人的生理底線,不管是什么制度下的國家,只要讓人民吃飽飯,政局和社會崩不了,反之,則將會是狂潮。
孫山嘴唇都哆嗦起來。
蘇聯會入侵東大搶奪糧食!
這一點都不危聳聽。
在蘇聯周邊,唯一能夠讓3億人吃飽肚子的土地,除了烏克蘭平原,就全是東大的領土。
孫山不敢置信地問,“司令員,蘇聯會動武?”
張遠后知后覺,這時才明白李干是在擔心什么,他人都傻了。
收回了遠東地區后,在東大人眼里,蘇聯就是僵而不死的傻大個,他們留不住遠東地區,就更別說會入侵東大。
然而,當兵的很清楚,李干這些軍隊中的青壯派中堅力量很清楚,老毛子什么都干得出來。
李干說,“現在還不能確定烏克蘭平原那邊的農作物具體情況,也不清楚蘇聯的糧食儲備情況。”
“如果他們有足夠的糧食扛過這個冬天,來年春天之后,會慢慢恢復過來。”
他擔憂地看向窗外,大雪沒有絲毫停止的意思。
眾人跟著李干的目光看向窗外,心情越發的沉重了。
張遠他們搞氣象的有一句話,冬季的氣象臺在西伯利亞,全都得看那邊的臉色。
可見西伯利亞在天氣這塊的影響力有多大。
烏克蘭平原的云圖都刻在了大家的腦子里,那邊被厚厚的云團覆蓋,北極南下的冷空氣持續補充,看不到轉好的跡象。
李干沉聲說,“在莫斯科的時候,我們回國前幾天,氣溫驟然下降二十度,大寒潮征兆在那個時候就開始了。”
他也是現在才想起來這件事情,之前他以為那是莫斯科進入冬季的常態,現在看來,是反常的氣候征兆。
孫山回憶著說,“上個月在京城,大家都在說今年格外冷,看樣子,處處是-->>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