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強扶了扶眼鏡道,“都是前沿技術,很多技術是首次投入運用,研發成本一攤下來,貴是肯定的。”
“不過,隨著技術成熟,制造量上來,成本會持續下降。”
李干苦笑著說,“我說老吳,你這一套系統就要兩百八十萬,頂得上十架殲-6了。你要知道,配套給隱身戰機使用的pl-15c,也才兩百萬一枚。”
吳強說,“阿干,霹靂導彈是一次性武器,殲-6忠誠僚機是可以反復使用的,完全不同。”
李干問道,“出擊一千公里,你覺得殲-6還有返回的機會嗎?”
吳強頓時語塞。
殲-6的尺寸擺在那里,相對于其他無人機,其個頭當然是大的,但是對于戰斗機來說,區區600公里作戰半徑根本跟不上殲-20這種大長腿。
殲-20一出去就是幾百公里之外,甚至在一千公里之外迎敵,通過pl-15c,將作戰半徑擴寬到1500公里。
如果殲-6忠誠僚機做不到這一點,其戰術價值大打折扣。
這時,李干說,“先測試,不管怎么樣,都得先驗證。技術不就是從不成熟到成熟的么。”
聞,吳強松了口氣。
除了殲-20上面那套劃時代的航電系統,他花費心思最多的就是這套無人機控制系統。
這里面還有一個難點,就是將無人機控制系統接入到殲-20的航電系統里,如此才能由殲-20的飛行員進行指揮控制。
他克服了這個難點,意味著這套作戰單元具備了實戰意義。
“試飛吧,飛起來再說,先上兩架。”李干一錘定音。
隨即,他駕駛殲-20起飛升空,緊接著,地面控制中心指揮殲-6忠誠僚機起飛,兩架同時起飛。
爬升到一定高度后,將控制權交給了李干。
李干接入信號,兩架殲-6忠誠僚機的標識立即出現在中間最大的彩色屏顯上。
他立即給兩架殲-6忠誠僚機下達指令——航向航高航速。
自動控制系統接收到指令后,立即按照指令調整航向航高航速,飛行參數與指令一致后,便保持狀態向前飛。
李干就在后面跟著,他清楚地看到,兩架殲-6忠誠僚機的反應速度是不一致的,一架快一些另一架慢一些。
三機保持著正西的方向平飛,即往大漠戈壁深處飛。
到了無人地帶后,李干開始頻繁給下達指令,指揮著兩架殲-6忠誠僚機一會兒大仰角爬升一會兒大角度俯沖,適應一下之后,他便開始下達戰術機動指令了。
比如桶滾什么的。
到了這個時候,問題就出現了。
指令下達之后,其中一架殲-6忠誠僚機死活不做反應,就保持著此前的狀態往前飛。
李干頓時明白了,這是控制芯片宕機了。
他下達簡單指令,試圖把這架失控的殲-6忠誠僚機挽救回來,奈何反復幾次后都沒有成功。
無奈之下,他只能命令在后面伴隨飛行的殲-11b前出,用航炮把那架失控的殲-6忠誠僚機擊落。
隨即,他指揮另一架殲-6忠誠僚機返回基地。
地面控制中心那里,吳強苦笑連連——控制芯片哪里處理得了特級飛行動作的指令啊!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