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東大空軍裝備的三代機數量僅有700多架,缺額高達1400架!
殲-20作為高端制空戰機,造價昂貴且生產周期長,裝備數量不會很多,有個五六百架就是不錯的。
換之,第四代中型隱身戰斗機要替代裝備數量最多的殲-10系列,生產數量逼近了1000架。
這才是大市場!
因此,在出發前,楊偉私下里請求李干兼顧考慮空軍的需求,最好是一次性拿下空軍和海軍的訂單。
對此,李干是同意的。
出于節約經費這方面的考慮,也應該如此。
馬上要進行的穿越山谷低空突防,就是側重于空軍需求,檢驗戰機性能的進階試飛科目。
李干調整好機頭,從娜拉山谷東側入口進入。
與人們想象中不同的是,西北的娜拉山谷兩側的山峰并非光禿禿一片,盡管植被比不上中部南部的山麓,但依然是能夠看到一片薄薄的綠色的。
此時是上午,正好是背光,視野很好。
李干看了眼氣象數據,所在區域的風速風向較為穩定,是比較理想的飛行條件。
但是他沒有掉以輕心。
西北地區天氣多變,有時候天氣轉變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此外,還有一個不穩定因素。
在此之前,沒有人穿越過娜拉山谷,對山谷里的地形地貌、天氣狀況是了解甚少的。
若不是李干親自提出來要在這里搞低空突防試飛,上級是絕不會批準這樣的冒險行動的。
李干有這個能力,航空兵部隊早晚要熟悉娜拉山谷,那么第一個做這件事的人,最合適不過李干。
空軍早就意識到娜拉山谷的重要戰術意義。
戰機部署在一千公里之外,在這個距離上,哪怕最先進的預警機和早期預警雷達也探測不到。
起飛后立即進入娜拉山谷,在山谷中低空穿越飛行,有山體作為掩護,從西側山谷口出來后,只需要幾分鐘就能突入印三境內。
也就是說,通過娜拉山谷向印三境內發起空中突防,印三的防空系統只有幾分鐘的理論反應時間。
這個戰術意義太重要了。
東大軍隊一個優良傳統,用最小的代價辦最大的事。
比如這一次李干搞殲-35的實戰試飛,一出動完成三類任務,既檢驗了戰機的性能,也為部隊開辟了一條作戰航線,同時還完成了特技動作的飛行。
全長800多公里的娜拉山谷是沒有人煙的無人區,每年的4月份,積雪融化,植被初長,到了9月份,植被枯黃掉落,緊接著開始被雪花覆蓋,一直到來年的4月份融化,如此反復。
也就是說,娜拉山谷只有4月下旬、5月、6月、7月、9月上旬,攏共4個月的時間是有綠色植被的。
此時呈現在李干面前的就是初生的植被,像極了兩三歲小孩童的絨發,給人的感覺嫩呼呼的。
不過,越靠近山頂的地方,植被就越少,而山頂處仍然有未融化的積雪,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長久不化的積雪。
整座山峰看上去的話,則像是地中海發型的老年人了。
娜拉山谷非常曲折,越往里越曲折,李干不斷地操桿蹬舵,就像是在跑卡丁車一樣,感覺輕松寫意,并無難度。
很快,娜拉山谷給他的下馬威就來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