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廠機場,入夏之后,川中大地便萬物復蘇競相斗艷起來。
盡管改制后變成了航空工業集團的核心骨干企業,但人們還是按照老叫法稱這里為985廠。
盡管干辦已經逐漸把重心轉移到了南港,但這里的老干辦大院,仍然是至關重要的裝備事務管理中心。
一個獨特的現象是,干辦在全國有三處,天府、南港、海參崴,這個機構的編制人員已經突破了300人。
其中以南港干辦為最,有一百多人,海參崴的規模略小,也有大幾十號人。
天府985廠這里的干辦最為特殊。
因為要負責空軍裝備發展事務,而李干自始至終都是空軍現役人員,他的重心也一直在空軍這一塊。
專門為一個人設立三個專門辦公室的情況,在幾十年的歷史里沒有出現過。
實在是因為李干的兼職太多了,沒有一支龐大的團隊,就靠他和幾個秘書助理,小貓三兩只,忙吐血也兼顧不過來。
實際上,“李干辦公室”已經成為了軍隊裝備發展規劃的日常管理部門的代名詞了。
三大干辦都有派駐到各個主要工廠的代表,和軍代處一同辦公,與軍代處相互配合相輔相成。
正是靠著這樣的管理機制,李干才能對各個裝備項目的發展和情況了如指掌。
李干回到985廠受到了楊偉等領導的熱烈歡迎。
楊偉榮升集團總經理后,他把集團公司的總部放在了天府,而不是和其他副部級央企那樣放在了京城。
無疑,他是非常清楚自己的根基在哪里的,非常清楚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核心在什么地方。
殲-10系列戰機是航空工業集團最核心的產品。
而殲-10是怎樣誕生的,楊偉非常清楚。
當了副部級干部后,他非但沒有眼界高,反而比之前更加的謙遜,在面對李干的時候,干脆把自己當成下屬來看待。
李干一下飛機就看到楊偉大步迎上來,當即一邊走一邊說,“老楊,你現在是集團公司總經理了,不是985廠廠長,你丟下一堆事情跑過來,沒必要!”
楊偉緊握李干的右手,笑道,“你多久沒回來了,難得回來一次,我就是在忙也要抽時間過來接你。”
二人呵呵笑著。
楊偉知道李干不喜歡排場,非常重視技術,所以他只帶了宋文忠、吳強和廠長以及幾位技術骨干前來迎接。
一行人也就十幾個人,上了中巴車后,李干果然就先找宋文忠、吳強師徒聊了起來。
殲-10h的試飛工作不是李干搞的,到了他的位置,想要具體負責某一機型的試飛,機會太少了。
所以,李干連忙問宋文忠,“宋總,殲-10h的具體表現如何?”
宋文忠猶豫了一下,說,“一句兩句說不清楚,我記得你還沒有見過實機吧?”
“圖紙看過。”李干說。
吳強插話說,“和圖紙有些區別,后來吹了一千多次風洞,做了比較大的改進。”
聞,李干的好奇心頓時起來了。
他扭頭沖駕駛員說,“直接去殲-10h機庫。”
“是!”駕駛員立即拐了個彎往停放殲-10h的機庫開去。
中巴車很快停在了機庫前面,接到通知的駐985廠試飛中隊中隊長孫生祿在門口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