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重鎮天府,距離985廠僅30多公里一處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一個被列為軍事管理區的大院,常人不知道此處是什么單位,非常神秘。
這里便是支撐起新式武器裝備的根本——西南材料研究院。
當年,李干被調到985廠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促成了第一批殲-7e批量出口埃及。
一筆珍貴的外匯不但挽救了面臨解散風險的985廠,還解決了殲-10的自研資金問題。
當時在資金依然不是很充裕的情況下,便拿出一筆錢投到了西南材料研究所,提前把材料研究放到了首要地位。
他大力促成西南材料研究所與西交大等工科高校合作,搞高分子材料實驗室,等等。
發動機、導彈這些東西的投入是有個直觀感受的,因為有成品展示出來,需要進行實戰試驗,等等。
材料不同,在這方面的投入是看不見的,而且通常是極其巨大的。
材料有多重要?
從來有航展,會把飛機拉出來展示展覽,可從來沒有材料展覽會,因為這玩意兒是最他媽關鍵的基礎。
當年渦扇-6折騰十幾二十年,熬死了好幾款戰機,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葉片材料達不到指標要求。
李干當了裝備發展委員會項目管理局局長之后,每年幾十個億地往西南材料研究所扔,早早就擴建為研究院。
從蘇聯搜集材料科學的基礎數據、技術,通過大中投資公司在歐美地區搜集一切能找到的相關技術,在全世界范圍聘請科學家、技術人員,花錢如流水。
殲-10戰機的研發資金不過區區7個億,而從1980年開始到1985年間,國家在西南材料研究院的投入已經突破了200億。
殲-20能提前首飛,西南材料研究院居功巨偉。
航母上使用的攔阻索、飛行甲板所用的鋼材、螺旋槳槳葉、直升機的槳葉、渦扇-10系列航空發動機的葉片、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霹靂系列遠程空空導彈的導引頭,等等等等,其所用的材料都是出自于西南材料研究院。
甚至北斗系列衛星上的關鍵零部件所用的材料,都是出自西南材料研究院。
該研究院的技術人員是背后的無名英雄。
西南材料研究院是天府國安部門的第一工作重心,幾年間,成功阻止、破獲了多次試圖刺探該單位機密的敵特案件。
無法從源頭刺探到機密的情況下,敵特機構把目光轉向了整機工廠,如造船廠、飛機廠等。
美國衛星拍攝到的10號航母的飛行甲板畫面,在經過仔細的分析后,中情局認為,該艦飛行甲板所用的鋼材,技術指標是在他們之上。
這個判斷令一直在這個領域獨步全球的美國人很緊張。
美國人把主力直升機uh-60、ch-47、ch-53都賣了,把l-2500燃氣輪機都賣了,唯獨材料這塊,別說技術了,半個字的基礎數據都不會透露。
可見材料之關鍵。
10號航母上究竟采取了什么樣的黑科技,使得持續值勤時間大大延長?
18個月的戰備值勤,中間只進行了短短3個月的維保,這個效率比美國航母高了50。
美國人心里跟貓抓撓似的。
老胡,胡國平,海參崴海軍造船廠焊接車間三班班長,是東方造船廠支援到這里的七級技術工人,和王洪達同期到這里,不過,已過四十歲的胡國平未婚,住在船廠生活區的單人宿舍里。
案發三天后,胡國平的上線就浮出了水面,次日,上線的上線,某境外諜報機構在海參崴的負責人也浮出了水面。
國安部門在確定這條線的涉案人員已經全部出現之后,立即展開了統一抓捕行動,沒有造成原材料的流失。
李干看到了通報,和陸近山討論之后,認為這個案件可能沒有那么簡單,決定了解一下這個案件。
他們飛到了海參崴,專案組專門過來做報告。
陸近山調了一個精干小組過來協助下一步行動。
國內安全保密工作由國安部門負責,部隊提供協助。
專案組副組長于峰展開文件,匯報道,“首長,當前偵破的案件有幾點和以往有所不同。”
“第一,敵特組織策反的對象由科研人員、行政人員向一線工人轉變,第二,敵特組織的準備時間更長。這起案件里,代號為馬蜂的敵特組織,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完成對胡國平的策反。第三,敵特組織的手段更加隱蔽,選擇策反對象更加精準。”
“我們在偵查過程中發現,胡國平在前面一年根本不知道自己進了敵特組織的陷阱,等到意識到陷進去的時候,已經很難拔出來了。可見,現在的-->>敵特組織在策反、引誘我方人員的時候,手段更加隱蔽,也更加的下作。”
頓了頓,于峰說,“胡國平四十多歲沒有婚娶,家里老人對他最大的期望就是娶媳婦生孩子,馬蜂組織抓住了這一點,派出女特工對胡國平進行引誘,經過了足足一年的接觸后,他們才露出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