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崴海軍造船廠,一艘巨大的軍艦正在干船塢里加緊制造,這是001型常規動力航母的3號艦。
在這艘航母的周圍,各種大型起重機如同忠誠的衛士,緩緩移動,精準地將每一個部件送達指定位置。
它們龐大的身軀與航母相比,雖顯渺小,卻在這場建造盛宴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每一次吊裝,都是對技術與協作的極致考驗,每一次成功對接,都讓在場的每一個人心中涌動著難以表的激動與自豪。
整個建造場面恢宏而森嚴,給人冰冷鋼鐵一般的視覺沖擊。
在千里之外的濱城造船廠,2號艦正在船臺進行舾裝,距離下水海試的日子很近了。
002型核動力航母的首艦的第一塊鋼板,已經在南港造船廠完成了切割,進入了開建階段。
布拉格之秋事件發生之后,軍方首先感到難受的是航母不夠用,海軍沒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這也是作戰方案里,二炮部隊擔任主攻角色的原因。
軍方要求海參崴海軍造船廠和濱城造船廠加快速度建造,兩條航母必須要在今年之內服役。
10號艦派駐中東執行護航任務,拋去最少3個月的維保時間,加上出港回港路途花掉的時間,一條航母一年之內,也就只有6個月的時間。
美國海軍同樣如此。
換之,最少需要兩條航母才能實現三班倒,即始終保持有一條航母處于戰備值勤狀態。
當前東大海軍創新辦法,把10號航母的戰備值勤時間硬生生拉長到了8個月。
即便如此,從中東往西太平洋調遣航母,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效率太低了。
缺乏足夠的航母,面對美國第七艦隊至少3個航母戰斗群,以及隨時可以從本土增援過來的2個航母戰斗群,東大海軍沒有任何優勢。
換之,海軍部隊需要在空軍的掩護范圍內進行作戰,并不具備與美國海軍在遠洋對抗的能力。
兩年前,七級焊工王洪達作為南港造船廠支援海參崴海軍造船廠的一分子,在完成了為期一年的支援建設后,響應組織號召在這里安了家。
他帶領的焊接班是焊接飛行甲板的主力。
飛行甲板對鋼材的要求非常高,要承受幾十噸重的戰機無數次沖擊,要耐得住戰機發動機尾焰的無數次烘烤,其難度可想而知。
因此,飛行甲板所用的特種鋼材屬于絕密級的材料。
擾流板的位置是焊接的難點之一,使用的焊條同樣屬于絕密級材料。
這一天,王洪達親自操刀超量完成了當天的任務。
他按照規定把剩余的焊條、鋼材屑末等殘留下來的材料收拾干凈,最后還用吸塵機吸了一遍,把這些東西裝進規定的透明袋子里,然后把工具收拾好,拿到指定的地方進行交接。
下一次上工,也要嚴格按照規定領取規定的物資,多了少了都不行。
走出生產區的時候,要經過兩道檢查門,決不允許攜帶任何材料工具等離開生產區,武警和廠保衛科聯合檢查。
王洪達和工友有說有笑地往生產區大門走去。
他看到走在前面那個人一瘸一拐的,仔細看了看,緊走兩步喊道,“老胡,你這是怎么了?”
那人停下來扭頭看向王洪達,苦笑道,“老王啊,嗨,不小心把腳崴了。”
老胡抬了抬右腳。
工人工作要著規定的工作鞋,是絕緣防砸刺的工鞋。
這種鞋能護住腳踝,輕易不會扭傷。
王洪達說,“穿工鞋還能扭傷,你夠倒霉的。”
“誰說不是,嗨!”老胡無奈地搖頭說,“十天半月不能上工,我們組的進度怕是要耽誤了。”
王洪達說,“我安排我們組的幫你們趕一趕,你給上級提申請吧。”
這個年代的工人是無私的,一切工作為了國家,不存在干多干少大家心理不平衡的問題。
加班有加班費,提前完成任務有獎勵,工人們一身干勁。
王洪達放慢腳步陪著老胡往門口檢查處走,隨口說,“你這是怎么搞的,看著挺嚴重。”
老胡說,“嗨,一著急,就從手腳架上跳了下來,沒站穩就扭了。”
他任由王洪達扶著,慢慢往出口那里走。
過了第一道檢查線后,便到了武警負責的門崗那里。
老胡行走動作怪異引起了武警戰士的注意,詢問了緣由后,讓老胡到檢查室里把鞋子脫下來進行檢查。
這是安全檢查規范。
前幾年在某潛艇修造廠就發生過一起泄密案件,工人把鋼屑藏在鞋底試圖帶出工廠,被火眼金睛的門衛發現了端倪,當場查獲。
當時那個船廠正在建造國產第一代核潛艇,要用到的特種鋼是突破西方技術封鎖搞出來的自用貨。
境外情報機構瘋狂刺探該型核潛艇的情況,而特種鋼成分一旦暴露,會讓西方敵對國家馬上拿出應對辦法,第一代核潛艇的戰略意義就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