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左側艙門的位置,一挺6管加特林機槍安裝在滑軌上,能滑動到艙門那里。
這是一架帶武裝的運-9戰術運輸機。
給李干當副駕駛的是韓彩云,那位有著女性名字卻是個男的中隊長。
這小子相當不錯。
他在航校的時候,就一次性改裝了兩種機型,一種是殲教-7,另一種是運-5。
也就是說,他還沒有下部隊就掌握了戰斗機和運輸機的駕駛技能,是有飛行天賦的人才。
新一代飛行員里,韓彩云是李干重點培養的其中之一。
韓彩云有100多個運-9戰術運輸機的飛行小時,可以說是非常熟練了。
換之,韓彩云差不多開了一年的運-9戰術運輸機。
此時已經是黃昏時分了,意味著,傘兵突擊分隊要在夜間進行營救作戰。
難度系數提高了好幾個層級。
李干把油門桿推到底,加速滑跑起飛。
很快,黑乎乎的運-9戰術運輸機就爬升到了還亮著的夜空中。
實際上,李干現在駕駛的這架運-9戰術運輸機是針對保障特種作戰改進而來的特種型號,增加了發動機功率,安裝了對地支援武器,配備了電子干擾設備,安裝了多臺通訊設備,機腹下還安裝了一臺對地電子探測儀。
說是空中炮艇,也不盡然,因為沒有武裝到牙齒,說是電子戰機,也不對,總的原則是,支援保障特種作戰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就按照這個目標來進行改進。
這架運-9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720公里每小時,從吉達起飛,向東南橫穿也門,只需要2小時就能抵達事發海域。
比起慢吞吞的海軍水面編隊,無疑,飛機是最為高效的遠距離投送工具。
在飛機上,冷風再一次將作戰部署方案,對各個小組進行起強調。
并不是沒有更多合適的人手,而是因為11人是最為理想的突擊隊編制。人太多展不開,人太少無法滿足需求,11人這個數字是經過了無數次特種突擊作戰得出來的。
船艙空間很小,船上的通道很小,此前,獵人傘兵突擊連利用港口那里的一條廢棄商船進行訓練,大家對船舶內部的布局是相當熟悉了。
出發前,冷風拿到了南港號的內部艙室分布圖,做了幾次模擬突擊推演,基地的后勤保障部門在極短的時間里,用三合板把駕駛艙、輪機艙給搭建了起來,他們做了幾次模擬突擊訓練。
這樣的效率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飛機上的作戰保障組組長叫陳火,他原來是海軍的槍炮長,三級軍士長軍銜,對槍炮射擊非常有經驗。
此前,他們在國內的鼎新武器試驗場對這款飛機進行了多次射擊試驗,解決了火炮射擊的時候飛機震動問題,提高了對地射擊的精度。
飛機上安裝了一門105毫米火炮,是國產的l7火炮,另一門火炮則是57毫米的高射炮改過來的,通常發射高爆彈,一大一片。
另一門則是6管的762毫米口徑加特林機槍,備彈達到驚人的12萬發!
甚至備用槍管都有整整5套!
陳火認為,支援保障特種作戰的話,多管機槍是最好用的武器,這種高射速多管機槍對地射擊的情況下,甚至能威脅坦克的頂部裝甲。
一般主戰坦克的頂部裝甲能頂住幾輪好幾輪762子彈射擊,但是頂不住密集的762毫米子彈的超音速射擊。
而105炮和57炮,只有在高烈度作戰中才能完全發揮出它們的作用來。
要射擊商船上的海盜,陳火能用的也就是多管機槍,要是用105炮的話,會對船舶造成嚴重的損傷。
陳火走到冷風面前,把一個激光發射儀交給冷風,說,“冷參謀,用這個激光發射儀指向需要我們幫助打擊的目標,我們會第一時間提供火力支援。”
冷風測試了一下,確認沒有問題過,道,“明白,陳班長,如果我請求你對我們所在的位置進行火力覆蓋,不要猶豫。”
陳火重重點了點頭,向冷水敬禮,什么都沒再說了。
很快,李干將飛行高度從6000米降低到了4000米,在這個高度上,依然能夠看見西邊的太陽光。
傘兵突擊分隊需要在4000米這個高度上進行傘降,采取精準著陸的方式,隱蔽登上南港號。
這對傘兵突擊隊的傘降技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
在夜里,要在茫茫大海里精準地找到南港號并非易事,同時,也需要李干精準地飛到南港號上空,稍有誤差,傘兵下去之后,搞不好會看不到目標船只。
李干再一次核對了已經抵達附近的052b驅逐艦的位置,他們和南港號之間的距離只有兩公里,已經把南港號圍了起來。
隨即,李干將艙門的燈切換為紅色,冷風命令突擊隊做好提跳傘準備。
放傘員打開艙門,狂風灌入。
李干將紅燈切換為綠燈,放傘員發出可以跳傘的指令。
冷風第一個躍出艙門……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