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還沒有瀟灑幾天呢,龍臨就跑過來找他,軟磨硬泡了起來。
    龍臨說,“首長,我實在頂不住了,現在我是連門都不敢出,出去就被堵,工作開展越來越難,推進的速度越來越慢。”
    “條件審核在海外辦,來說情的電話那是能把電話機打冒煙,太難了。”
    李干笑道,“你小子別哭喪著臉了,再找也找不到你頭上,是不是吳參謀長給你壓力了?”
    龍臨尷尬一笑,“首長,我就知道瞞不過你,吳參謀長他不好直接來找你,壓力就給到我這個小兵了。不過,海外辦壓力大是真的。”
    “尤其是待遇標準出臺后,申請書跟過江之鯽一樣紛沓而至,實在是煩不勝煩。”
    李干知道其中的難處。
    他跑到南灣空軍基地這里來開飛機,一來是進行恢復性訓練,不能把老本給忘了,二來也是躲人情。
    當然可以嚴格按照要求執行,但是不能這么做。
    首先,海外部隊和國內部隊的性質上沒有什么差別,都是常備部隊,都是常規部隊,要是說選拔去開艦載戰斗機,那肯定沒有人拿人情世故說事,因為要求擺在那里,你有這個能力,用不著說情,你沒這個能力,說情沒用,因為是關系到生死存亡的崗位。
    海外部隊不一樣,一句話,都是常規部隊,條件也都是比國內的要求稍高一些,誰干不是干。
    而且,這里面主要是基地人員,作戰部隊里說情的情況很少,大家都很清楚其中的區別。
    說白了,說情的人大多是要爭取后勤保障一類的崗位。
    部隊也是社會,免不了人情世故。
    哪怕李干跑到南灣空軍基地開飛機,一些神通廣大的人照樣把電話打了過來找他說情。
    李干看了眼殲-11c的試飛計劃,對龍臨說,“你去隔壁辦公室等會。”
    “是!”龍臨起身,敬了個禮出去了,古道風帶著出去的。
    辦公室里就剩下張二標和孔杰二人了,這兩位基本上是第2航空教導旅的負責人了,李干身兼多職,試飛這塊已經很難全程關注。
    李干說,“殲-11c的試飛,你們也搞了一大半了,都說一說對這個飛機的看法。”
    張二標和孔杰二人對視一眼,前者說,“旅長,我先說說吧。”
    他整理了一下措辭,道,“殲-11c的氣動外形和殲-11基本型差別不多,做了一些優化,不過,里面完全不一樣了。”
    “我仔細看過工程圖,航電系統、通訊系統、電子戰系統,全都是殲-10d的技術,用起來非常順手,也非常好用。”
    “而且,因為機頭直徑更大,機載雷達的作戰距離更遠,搭載的電子戰系統功能還要強大一些。”
    “我個人認為,這款該型戰機完全達到了你當年給211廠設定的性能指標。”
    李干微微點頭,“也就是說,殲-11c是殲-11工程的完全體了。”
    “是的,旅長。”張二標點頭。
    李干看向孔杰。
    孔杰的話就很簡單了,他直截了當地說,“旅長,殲-11c符合定型標準,非常適合遠程戰斗機這個角色。”
    他這話直接點出了殲-11c的最大優勢——大航程。
    殲-11b的最大航程是4000公里,已經是遠程戰斗機的經典代表了,要知道蘇-27的最大航程也才3700公里。
    但是,殲-11c竟然做到了4600公里的最大轉場距離。
    這個轉場距離是孔杰飛出來的,他最清楚其中的情況。
    載油量和殲-11b的一樣,優化了氣動外形、采用了更多復合材料之后,在搭載同型號發動機的情況下,竟然能多飛600公里,這樣的成就是驚人的。
    空軍需要大航程雙發戰機,海航也需要。
    東大的海岸線漫長且曲折,空軍的作戰距離以戰斗機的航程為準,在長距離飛行中,雙發戰機擁有單發戰機根本無法比擬的優勢。
    殲-11c高達1500公里的作戰半徑,以600公里航速巡航多達7個小時的滯空時間,是空軍巡弋海疆、警戒驅離的不二之選。
    如果搞出殲-11c的雙座型,那么,專業電子戰機也就出來了。
    殲-11c有強大的改裝冗余量,非常適合作為電子戰機的平臺。
    高達11噸的掛載能力是全軍中最能裝的戰斗機。
    這玩意兒執行轟炸任務的話,就是名副其實的轟炸機了。
    李干笑道,“這么說,試飛大隊內部已經形成了統一意見了。”
    張二標和孔杰同時點頭。
    李干點了點頭,道,“那么按照流程來吧,飛完所有內容,讓他們申請定型,你們轉告211廠,現役的殲-11a、殲-11b全部要升級為c型,費用廠家自負,這是對他們沒能在1985年之前完成殲-11工程的懲罰。”
    二人咧嘴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