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造船廠幾個老機械師忙活了大半個月也沒有解決的大別山號的輪機故障,王從亮一出手,三十多分鐘就找到了故障原因。
    這一手,把李干給驚呆了。
    王從亮這不是技術過硬、有獨門秘技那么簡單了,這家伙簡直是老天爺追著給飯吃的天才啊!
    那幾個被震驚壞了的老機械師的反應,側面反應出了王從亮的技術能力。
    試車后,兩部柴油機運轉正常,順暢得很。
    下了艦后,王從亮說,“我在外面聽了一陣子,基本上就知道是什么問題了。這船的輪機結構很簡單,問題不難解決。”
    李干佩服不已。
    他說,“985廠有個老師傅,他就有一項技能,不用檢測設備,靠耳朵聽就能分辨出故障原因,老王,你這一手著實是厲害得很。”
    王從亮謙虛道,“首長,我是熟能生巧。”
    李干站定腳步,突然問,“老王,你把家安在了南港了吧?妻子是做什么工作的?”
    王從亮回答,“在服務中心干活,是基地的社聘職工。”
    李干問,“生幾個小孩了?”
    “兩個,一男一女。”王從亮回答。
    李干微微點了點頭,說,“盡快報個函授吧,其他的我來協調。”
    王玉成大松一口氣,“首長,感謝!”
    李干說,“我相信老王同志的情況不是個例,要合理合法地留住人才,當前的士官制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這話王玉成沒法接,太高了。
    不過,盡管李干沒有明確表態,但王玉成知道王從亮晉升一級軍士長這事希望很大了。
    回到辦公室,李干找到艦隊幾位領導,就王從亮晉升一級軍士長這件事情專門開了個會。
    李干的態度很明確,破例晉升王從亮為一級軍士長,讓他留在部隊繼續服役,因為王從亮有獨到的技能。
    艦隊領導當然舉雙手歡迎,他們也同意以艦隊的名義,向總部提交申請,和李干一道,再提交一份建議對士官制度進行改進的報告。
    一個士官的晉升,需要報總部批復?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是制度之外的破例晉升。
    總部對李干的報告很重視,在全軍范圍內進行了調研后,發現類似的情況不少。
    因為條件限制,以至于一些非常有能力但是不得不退役的士官,無法留在部隊繼續服役,人才流失,對部隊戰斗力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人才隊伍的建設是戰斗力的保障和基礎。
    李干在報告里明確提到,當前士官晉升的條件過于苛刻,等級劃分也有一些地方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
    他認為,應當進行合理化的調整。
    如把上士和四級軍士長改為一級上士、二級上士,把士官這個名稱改為軍士,與軍官對應起來,提升士官隊伍的榮譽感。